沈雷
千呼万唤始出来。蒯纪闻终于在上周末迎来了自己的职业联赛首秀,虽然只是国内最低级别职业联赛——中乙,但对这位刚满19岁没多久的年轻选手,这一步至关重要。
虽在国内青训圈子里早有名声,蒯纪闻为外界所知道还是两年前的U17亚洲杯和今年的U20亚洲杯。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两个年龄段的亚洲级比赛里,他在众多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展现出非常不错的技术水准,尤其是其人球结合的能力,让人过目不忘。
但要成为真正的职业选手,只是在青少年级别比赛里鹤立鸡群还远远不够。成年比赛与青少年比赛的身体对抗程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青少年球员过早进入职业赛场,有拔苗助长的风险,但过晚则严重影响成长,甚至泯然众人。时机选择成为最为关键的一点。
与蒯纪闻同时成名的同龄好友王钰栋去年就踏入中超赛场,今年更是成长为浙江队主力,相比之下,蒯纪闻的成长似乎慢了。
蒯纪闻现阶段要在中超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确有很大的难度。王钰栋和近期能跻身海港队首发的李新翔的主要活动区域都是前场边路,利用速度能获得更大的空间,而“老蒯”更擅长的位置是中路,这里也最能发挥其人球结合的优点,但这个区域将面对更狭窄的空间和更凶狠的防守,蒯纪闻能否适应这种对抗是一个疑问。作为争冠球队,海港队没有太大的容错空间,很难将中路核心位置交给一位尚缺经验的年轻人,哪怕只是轮换选手。
从这个意义而言,能征战中乙的海港B队是蒯纪闻刷经验的最佳去处。在这里积累对抗成年职业选手的经验,并不是丢脸的事,即便是英超,能直接从梯队上调一队并稳定打上比赛的球员也是少之又少。蒯纪闻在国青队的不少队友,如亚洲杯表现惊艳的组织后腰依木兰·买买提和他的搭档陈泽仕,以及中卫彭畅,都随山东泰山B队征战中乙。
比起欧洲各联赛之间互相打通的转会市场,国内外租年轻球员的出路相对局限。海港、山东、武汉等青训实力较强的俱乐部年轻人需要更高的比赛平台,中乙向这些俱乐部开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往更长远看,中乙应该向更多中超俱乐部二队开放名额,甚至应允许二队通过联赛体系升入中甲,只需和一队不在同一级别即可,这些在欧洲都有先例可循,并非我们的异想天开。当更多年轻人可以尽早踢上高强度比赛,中国足球才有谈复苏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