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更开放的浦东  越来越国际范
第A03版:上海半马 2025-04-21

更开放的浦东 越来越国际范

章丽倩

英国参赛者拉夫

关于上海和马拉松的故事,从来不止于赛道上的公里数,也不仅仅是比赛日的即时即刻。只不过,结合赛事热度来品味那些生活中的日常和跑者心声,确实会别有滋味。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一平

越洋“家书”里藏着最新的“中国大片”

古时候的尺素书札,一二十年前的电子邮件,如今的手机聊天软件,传语报平安、提笔话日常的家书即便已变换了形式,却还是跨越山海,履行着联通家庭成员的使命。对不少常年工作、生活于申城的外籍人士来说,他们就不知不觉地在一封封“家书”里,把“中国大片”藏了进去。

28岁的英国参赛者拉夫,他来中国六年多了,英国只回去过一趟,在HSK汉语水平考试里倒是已达标了最高等级。“跑完这次上海半马,我就要第二次回家了。倒不是想念家人,我们每年都会相聚的,而是我成功报名了今年的大满贯赛伦敦马拉松,要赶着回去参赛。”近年来鲜少回英国的拉夫,平日他是怎么跟家人团聚的呢?原来,有时他们会相约在一个既非英国也非中国的度假地,还有些时候——他索性会把家人请来中国游玩一番。“因为中国的高铁网络很方便,能到达很多地方。”

拉夫喜欢上跑步的时长,跟他搬来上海工作、生活的时长几乎完全同步,都是接近两年。然而,就是利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他已经在中国参加了40多场马拉松赛事(包括半马和全马)。“上海有两个很大的机场,有很多国内和国际航线,不过当我在中国参赛时,还是更喜欢搭高铁。这也是我喜欢住在上海的原因之一,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拉夫说,通过频繁的视频分享,远在英国的家人已经跟着自己“云游”了中国的二三十座城市,并表示在准备全家下一次的中国游计划时,它们会是重要素材。

因常年穿着西装跑马而闻名的日本选手濑户温夫,他也是于近两年来到上海生活,目前在一家日资集团内担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将上海作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大本营,之于濑户温夫,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工作时段的他是一位大忙人,4月18日卡着点领完上海半马的装备后,就直奔浦东机场去出差了,而在平时的双休日,他则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参加比赛和近距离感受办赛城市上。

“上海的马拉松氛围很好,以后还会更好。这里各方面都比较成熟,而且还可能成为新的举办大满贯赛的城市。我的一些日本亲友听说了这里的情况后,也想来上海、来中国参赛。中国的比赛水平高,服务也很好,我挺多第一次来参赛的日本朋友都吃惊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马拉松体验。”濑户温夫分享道。

就在记者面对面采访的20多分钟里,凭“西装大叔”形象走红国内社交网络的濑户温夫,他被好几位路人跑者认了出来,并接受了合影邀请。濑户温夫告诉记者,他挺满意于自己如今把事业和爱好处理得和谐平衡的状态。“后面几年,我应该还是会留在上海,我在这里拥有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还有不少朋友。我在日本的亲友们,他们也很支持我在中国发展。”

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途径去“眼见为实”地走近异国他乡。而这些在沪发展、因参赛而相聚于上海半马的国际跑者,他们则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日常分享中,把“上海大片”“中国大片”推送向了全世界的更多地方。

跑者争先赶场

感受城市底蕴

之于上马,它得在三年观察期内连续两次通过考核方能转正,所以,其跻身大满贯的最早时间点是2027年。而对上海半马来说,它的目标是由世界田联的金标赛事升级为白金标,如果顺利,“一城双白金”的成就点最早可于明年达成。那么,申城是否已为翻入新篇章做好准备了呢?

东京和上海仅一个小时的时差,它是七大满贯之一的东京马拉松的举办地。在上海于马拉松领域努力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东京常作为参照对象出现。近年来,每届东京马拉松吸引到的现场观众人数都超过100万,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支持者在那里相聚,但其中的基本盘还得是——本地人的钟爱和力挺。在每一项成功赛事的感谢名单中,都少不了本地居民。通过观察和采访,记者发现,生活在上海的“阿拉自己人”也正在描深这一城市底色。

“期待在家门口参加白金标的上海半马,也期待等再过几年上马成为大满贯后,自己也能去亲身感受。现在明显感觉到,想来上海跑马参赛的人更多了。他们也不仅仅是为了来参赛,应该也是想来体验优美的赛道和感受这座有底蕴的城市。”俞庆榕和他的几位朋友都是上马旗下赛事的忠实支持者,每年上半年举办的上海半马和下半年的上马,是他们的年度重头戏。

在这回上海半马领装备的过程中,俞庆榕和他的朋友出于地主之谊,还特别约定好赶早场。“我们是上海本地的跑者,方便早一点来领取,这样别的时段就可以留给更多远道而来的选手了。”

另一位参赛者、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陈国强则从专业背景出发,在心里为赛事支招。“核心竞争力还是赛事运营,就是以跑者为中心、以赛事为基础的整体运营,包括路线设计、跑者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对运营方来说会有压力,因为有更多人想来报名,赛事也会受到更高关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