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是一片多元开放的大舞台,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很多想象得到的热火朝天的运动场景,也会见到一些平日里相对少见的参赛者。在全民健身工作“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目标和愿景下,体育也可以是一座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的“桥梁”。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蓝朋友”又赢了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在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舞台上,军民共建再谱佳话。
“今年是我第二年参赛,这两届的团体总冠军都是(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看到‘蓝朋友’们有这么强的综合实力,作为市民心里还蛮有安全感的。”因为所在单位有组队参赛的传统,所以市民赵先生这回是连续第二年以选手身份,出现在了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大赛的舞台上。“虽然我们没有像他们那样好的身手,但能一起比赛和交流,我感觉对‘军民共建’四个字倒是有了更实在的体会。”
一直以来,上海都致力于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融入双拥工作,支持驻沪部队体育事业发展。无论是已经举办到了第17届的“双拥杯”,还是部队的体育骨干人才培训计划等,体育运动都以其自带的强大能量,发挥着桥梁作用,推动着多赢成果。
在军地各界努力下,“双拥杯”的参赛规模逐年扩大:从第一届仅三支驻沪部队参与,发展到本届已有共18个驻沪部队、原部队转制单位及地方单位的近万名选手积极参与。
赛场相遇,各展所长,而要说在此次赛事中哪家参赛单位笑得最欢,那很可能就是再一次获得了团体总冠军荣誉的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在10个单项中,他们获得了拔河、军体拳、舞龙舞狮、粽子球、骑行五个单项的冠军,另外还有一个单项亚军和三个单项季军。不少“蓝朋友”参赛者都表示,体育运动不仅强健了他们的体魄,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还让他们在做本职工作时更加事半功倍。
一次赛事所用到的天数总是数得过来的,而让更多人掌握体育方面的一技之长则有可能令其受益终身。所以,“双拥杯”以己身为平台,近年来还衍生出了不少授人以渔的培训活动。据记者了解,今年它的项目培训较往年更多了,组织了超过870人次参与龙狮、拔河、光电射击等九个单项的技能培训。
社交技能更醒目 体育润滑邻里情
在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赛历上,除了有联赛项目、品牌活动、系列赛、X项目,还有为数众多的街镇级赛事。今天就来说一点关于街镇级赛事的故事。
同住一栋楼,相逢却不识,更有夸张者,甚至居于同楼面的邻居也如陌生人一般。新时代的邻里情将以何种方式得以发展、延续呢?群众体育便是候选答案中的一项。
陈芸生活在青浦区朱家角镇,是参与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街镇级赛事的积极分子。从刚开始组建健身操队时的少人响应,到现在队伍成了社区积极分子的集聚地,能在日常社区事务中发挥更强的纽带作用,这确实也让她感触颇多。“虽然我们队伍的人数不算很多,但一名队员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兴许就能带动一个楼面,甚至一栋楼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这种带头作用还是很好的。”
另外,陈芸还分享说,比赛和活动参加得多了之后,他们对外界可能存在的吐槽点也明明白白,所以也会不时调整。“比赛办得热闹的时候,常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平时我们是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练习,以往碰到赛前需要更多时间可能也会用到社区广场。但假如是在中考、高考的关键时段,社区跟我们会很有默契,就会想办法把篮球馆、乒乓球室的空闲时段利用起来。体育的‘润滑’作用,在平时的社区事务中,还是挺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