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周恺  缺不得的“沉默担当”
第A08版:乒乓 2025-08-01
上海男乒队中“劳模”

周恺 缺不得的“沉默担当”

程超

周恺(右)与本报记者合影

“周恺周恺,排山倒海!”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凤凰体育馆内,每当周恺挥拍上阵,这助威口号便像带着旋转的乒乓球,在赛场里激荡出层层声浪。在群星闪耀的上海男团中,周恺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熟悉这支队伍的人都知道,他是那种“缺不得”的球员,就像精密仪器里默默咬合的齿轮,安静却关键。乒超联赛第二阶段结束后,记者如约与周恺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这个总被说“外表酷酷的”球员,谈起乒乓球时眼神中透露着赤诚。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程超

非常荣幸能和两位奥运冠军在一支队伍,作为团队中的成员我在场上也想尽一份力,不管是单打还是双打,都想努力地为队伍凑1分。

——周恺

埃及之旅 意外冠军

就在乒超第二阶段鏖战前,周恺前往埃及联赛历练,并帮助Petrojet俱乐部夺得冠军。“机缘巧合下能够去往埃及参加比赛,”周恺回忆道,“很感谢中国乒协、国家队和上海队给予我的支持,为我创造了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言语间充满感恩。

这场远行,充满了未知。埃及联赛与乒超联赛赛制相似,均为赛会制,分两阶段各打四天,八支队伍会战。初抵之时,俱乐部目标是争取打进前三名,但凭借周恺和本土选手的亮眼表现,两轮双循环战罢,俱乐部竟与另两支队伍胜负场次完全相同,这在埃及联赛史上尚属首次。加赛一日,三队循环再战,背水一战的压力下他们一举夺魁。

“最后夺取冠军,也是没想到。”周恺平静地说道,这座“计划外”的冠军奖杯,闪耀着团队拼搏的光芒,也淬炼了周恺在陌生环境中的强大适应力。被问及埃及的气候饮食,他回答得轻描淡写却彰显职业韧性:“相对习惯,肯定没国内好。当运动员这么久,适应能力也比较强。”这看似寻常的适应力背后,是多年职业征战的千锤百炼。

从起点到归宿

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1996年,周恺出生在江西鹰潭,走上乒乓球之路缘于一次看牙医的经历。“当时我爸带我去看牙医,那个医生是我爸的朋友,他顺嘴说了一句,‘要去接他儿子’,他儿子在边上打乒乓球兴趣班,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周恺回忆正是这无意一问,让自己在巧合下恋上乒乓球。周恺的父亲原本对体育并不了解,但自从儿子练了球,成了最忠实的观众。“小时候比赛,他总来看,比我还紧张。”周恺笑道,“现在长大了,他反而不怎么说输赢了,就说‘尽力就好’。”

2022年,周恺正式加盟上海队。其实很多人不清楚的是,他与上海的缘分早在童年便已埋下伏笔。“小时候练球,我在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学校待过几年。后来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最后又回到了上海队。”周恺用“回”字来形容与上海的不解之缘。他坦言能够有幸加入上海队,对自己而言是很好的归宿,在这个拥有两位奥运冠军的队伍里,他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我们平时沟通也比较多,在赛场上非常团结,团队的氛围很好。”

熟悉周恺的人都知道,他是“慢热型”。混采区里他话不多,问一句答一句;但熟了之后发现,他其实是外冷内热的运动员,说得少做得多。他话不多,但句句都透露着真诚。聊起加盟上海队这几年的感受,他反复提到的词是“感谢”,“不管是上海队的领导、教练,还是队友、后勤保障团队,都给了我很大帮助。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总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周恺的职业生涯轨迹如同一个圆。他幼年学球的起点受到过上海的熏陶,多年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上海队。问及与同样出自曹燕华乒乓球学校、如今已是队友的赵子豪是否幼年相识,周恺笑道:“小时候听说过,那时他在二线队,级别比我高。”这段渊源,为今日并肩作战增添了一份时光的印迹。

乒超赛场的拼与省

“凑1分”的坚守

上海地产集团队在乒超第二阶段取得5胜1负的战绩,周恺出战五轮累计打了八场比赛,堪称队伍中的“劳模”。其中,五场男双比赛他分别搭档许昕和赵子豪,取得四胜。复盘第二阶段比赛,周恺对与赵子豪搭档的双打第一场印象深刻。那是首轮上海队迎战黄石华新,“我一般都是跟(许)昕哥配男双,和赵子豪这场算是下风球。”第一阶段周恺/赵子豪曾输给过对手。比赛中,薛飞/向鹏曾大比分2比1领先,第四局也占据比分优势,周恺/赵子豪顽强地将比赛拖入决胜局,为队伍取得开门红。“最后能咬回来,我觉得特别不容易,在场上始终没有想要放弃。”周恺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

但单打赛场,对周恺而言就是另一番滋味。“三场比赛全输了”,他说得坦诚,没有丝毫遮掩。第二场对阵全开源,周恺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逆转,透着遗憾。“大家都是国家队队友,平时一块训练,互相很熟悉,主要看临场发挥。比分被追回后,第五局一直处于被动,追到10比9时,最后几分球有点可惜了。”与此同时,周恺表示会总结经验教训,期待在后面的比赛中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

在高压与反思中,细微的改变正在发生。记者在赛前训练和比赛中发现,周恺与许昕沟通密度显著提升。两人性格“冰火两重天”,许昕外向开朗;周恺则偏内向沉静,习惯把想法藏在心里。加盟上海队后,他与许昕的配合已有好几年了,“现在不管是默契程度还是沟通,都越来越顺了。”这份默契的递进,藏在日复一日的磨合里,“其实之前比赛,昕哥不管是在场下还是场上,一直都在给我指点。”许昕在第二阶段结束后同样表示,与周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好。这种变化,像冰层悄悄融化。

上海队主教练张洋曾精准指出周恺在男团位置中的特质:“在两位奥运冠军后面打男团,对周恺来说既有责任也有压力。”这份压力与责任,被周恺转化为沉甸甸的“荣幸”与“拼尽全力”的朴素信念。“非常荣幸能和两位奥运冠军在一支队伍,作为团队中的成员我在场上也想尽一份力,不管是单打还是双打,都想努力地为队伍凑1分。”他话语坚定而清醒,在星光熠熠的上海队,周恺珍惜每一次上场机会,而每“凑1分”的微小贡献,都关乎团队的荣光。

全运会倒计时

不负每一次登场

2025年,周恺虚岁三十。站在而立之年的门槛回望自己乒乓生涯,周恺给出了一个核心关键词:珍惜。这份珍惜,在即将到来的11月全运会上,有了更具体的指向。这将是周恺首次代表上海队参赛,他身兼三个项目。

去年,周恺在鄂尔多斯进行的全国锦标赛上完成自我突破,决赛面对黑龙江队,他在第三盘单打比赛中0比2落后后实现逆转,为队伍拿到关键1分,助力上海男团锁定全运会资格。今年3月进行的单项资格赛,周恺报名了单打和混双两个项目,均成功拿下资格。

周恺备战重心将团队放在首要位置,“团体第一场就是双打,对我来说肯定要全力以赴,争取为队伍拿下。”他计划“主动去跟昕哥多沟通、多交流”,虚心向这位双打成就斐然的奥运冠军取经。同时,周恺希望能在单打上进一步提升自己,“无论是单项赛还是团体中都是代表上海队出战,我希望能为队伍做贡献。”在之前全运会预选赛中,他与马小惠首次搭档便成功晋级混双,也印证了他“沟通”的重要性。对于混双项目,周恺希望能够兼顾起老将传帮带的作用。“一场一场去拼,放低姿态去打好每1分球,不留遗憾。”

周恺的乒乓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坚持。在乒超赛场的胜负里,他感悟了团队的真谛;在埃及联赛的意外夺冠中,他感受到了多方支持的温暖;在与上海的深厚情缘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全运会的展望中,他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