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仁
●中国足协最新一期裁判评议公告有点姗姗来迟。足协评议组就上海申花对阵山东泰山比赛中的两次关键判罚给出了认定。其中,对场上是否有手球、有点球的判定抄录如下:
“判例二:中超联赛第24轮,上海申花VS山东泰山,比赛第7分钟,山东泰山11号队员进攻中传中,球疑似接触处在罚球区内的上海申花13号队员手臂。裁判员未判罚手球犯规,VAR未介入。”
“山东泰山俱乐部申诉意见认为:对方13号手球犯规,并阻止了本方有希望的进攻,应判罚球点球并向对方13号出示黄牌。”
“对于此判例,评议组将在征求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意见后做出认定。(视频:判例2)”
全文抄上。原汁原汤了。
舆论场上对评议组的这个“半截子”认定是议论纷纷,批评与吐槽之声不断。足协评议组的全体专家能够取得的一致意见竟然是要去请教国际足联的裁判专家。连一个视频清晰的皮球击中球员手臂的判定都交待不出来,评议组各位专家的专业水平大受质疑了,也由此评议组的权威是受到了甚大的伤害了。当断不断反受其害,这是一个形象的好例子了。
●有穷追不舍的质疑还要求这个评议组回答向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求教的流程。是向国际足联的哪个部门咨询了?是国际足联的何位专家解题了?送去国际足联的征求问题是何日?得到返回的征询又是何日?要有明确的、清楚的询问征求过程。这样的要求是有点过分了,这明摆着是不相信足协评议组了。
让国际足联裁判专家来答题,这是评议组不得己做出的“大脚解围”。我倒有个建议,何不在评议组里聘请几位国际足联的裁判专家来坐镇首席。有洋裁判来坐堂听诊问诊,各位土专家的压力就可以大大减少减小了。可以一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