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荣
11月1日,“融汇同心,共筑梦想”2025年上海残健融合公益健康跑融合训练活动在杨思中学顺利举行,400余名市民参与。
活动从接站环节开始,便为志愿者们带来了超越预期的体验。在地铁站接到视障跑者后,志愿者们从一句“你好,我是今天的接站志愿者”开始,逐步建立起初次联系。他们不再仅仅是引路者,更尝试通过具体的环境描述,帮助视障跑者构建空间感知。一位接站志愿者分享道:“当我描述‘前方有三阶台阶,我们稍慢一点’时,视障伙伴会自然地接上‘好的,请你带我一下’,这种即时的回应让我突然意识到,信任是在这样具体的协作中自然建立的。”
下午1时,融合训练正式启动。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志愿者们系统学习与不同障碍类型跑者协作的关键技巧,包括信任建立、陪跑绳使用、指令配合、路况应对与节奏协调等。培训不仅注重技能传授,更强调在真实场景中构建双向理解。进入实践环节,技巧在双向适应中逐步落地。面对经验丰富的视障跑者,志愿者们在略显生涩的口令中不断调整,学习如何更简洁、预判性地传递信息;陪伴听障跑者时,他们通过手势、眼神与轻触反复尝试,逐步建立起无需言语的节奏默契。整场训练中,变化更多发生在志愿者一方,许多初次参与的员工从开始的紧张拘谨,在跑者专业态度的感染下,逐渐放松并找到陪伴的状态。
本次获得参与度最高的是太古地产,他们组织20名员工积极参与,与残疾人运动员并肩奔跑。太古地产中国内地首席运营官Arthur Burnand、太古地产零售业务(上海浦东)总经理顾育真表示:“这次活动不是终点,计划在未来持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参与和支持更多的残健融合项目,用一些实际的举措来推动社会的包容与平等,希望成为‘可持续公益’的推动者。”
此次融合训练中收获的感悟,正从跑道延伸至更广阔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一位团队负责人分享了他的观察:“员工们在协作中展现出的耐心、倾听与适应力,正是我们构建包容性团队文化的珍贵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