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进行的全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双桨决赛中,上海队王牌组合张灵、陈云霞卫冕成功,为上海代表团再添一金。谈到下一目标,两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说:“洛杉矶。”
两位奥运冠军掷地有声的表态,对中国女子赛艇新周期的核心项目而言,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
“我给我们打满分”
清晨,广东国际划船中心赛道风力不小,水面起浪。但这对上海组合出发后就来到领先位置,一路把优势稳住。她们把强势夺冠归因于“从容、专注和默契”,“风大也没关系,大家条件都一样”“起划就把节奏带起来了,从第一个500米起就领先了”“这届不兼项,把全部精力压在一条艇上,心态更平和”……
赛后陈云霞给这场表现打了满分。被问及如何庆祝,她当场举起双臂笑着对一旁的搭档张灵说道:“那就拥抱一下吧,好样的!”
从巴黎的低谷中走来
这对在申城成长、在国家队成名的王牌组合,用这枚金牌为新的周期定了一个新坐标,从巴黎低谷走来的心路,她俩也讲得真切而笃定。
2019年、2022年,她们作为中国女子四人双桨班底两度加冕世锦赛;在东京奥运会上则以6分05秒13夺得该项目金牌并刷新当时世界最好成绩,但此后的巴黎奥运会上,她们在该项目仅列第六。
低谷之后,她们果断换项转战女子双人双桨,重新把自己推回世界强队的行列。张灵回忆巴黎后的重启:“让自己完全放空,看看书、写写字,像刚接触赛艇时那样,把最初的心态找回来。再回到国家队,整个人比以前更主动,像重新找到梦想一样。”陈云霞的总结朴素而坚定:“竞技体育有输有赢,平常心对待。”
换项并非“把人挪到另一条艇”那么简单。双人项目对技术细密度、节奏沟通与抗压能力要求更苛刻。自去年冬训起,国家队在千岛湖集结,教练与保障团队复合配置、训练理念与方法同步升级;在国家队与地方队的协同体系里,这对组合的磨合明显提速。2025赛季,她们先后在瓦雷泽与卢塞恩两站世界杯连夺金牌;在上海淀山湖举行的世锦赛上获得银牌,与冠军艇把差距压缩到一秒之内,这成为后续训练的明确“靶点”。
默契,来自相伴努力
张灵和陈云霞,一静一动,一个内向稳重,一个活泼开朗——这份“互补”在赛场化为默契。
而她们却把“默契”讲得很生活化:训练之外,住宿、吃饭几乎都在一起,“在无形中了解彼此”“搭档五六年了,相互了解,配合更默契。”
两人同在淀山湖与上海水上运动中心成长,也是上海交通大学2017级的同窗。张灵说:“在我困难的时候,她总愿意伸手拉我一把,这块金牌谁也离不开谁。”陈云霞则评价搭档“努力、自律”,彼此“相互离不开”。
这份默契,也托住了她们走出低谷的过程。
下一站,洛杉矶
如今,她们对“老将”角色也有清醒担当。张灵给年轻人留下一段路径:先让自己变强,机会来了才抓得住,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小台阶,让成就感推动下一步。陈云霞强调:不怕吃苦,最困难的时候顶住压力,相信能突破,台阶就会一步步上去。这些朴实的经验,也是正在成长的中国赛艇新生代最需要的“现场队课”。
谈到下一站,那句“洛杉矶”几乎没有带有丝毫的犹豫。从上海队到国家队,这个周期对她们都是第二次“出发”。她们已用“世界杯连冠、世锦赛银牌”宣告强势回归;女子双人双桨被视为通往洛杉矶的关键夺金点之一。管理与教练团队强调“早抓训练、复合保障”,地方与国家同频共振正在形成系统战力。
赛后那一下“拥抱”,既是对当下的肯定,也是对再出发的相互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