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11月5日傍晚官宣邵佳一成为新任中国队主教练,如此引人关注的事情没有召开发布会,各方三缄其口。一周过后,也不见接下来中国队的集训安排。如此“低调”,或预示着邵佳一的前路艰难。
专题撰稿特约记者 赵睿
期待邵帅带来三大变化
据了解,中国足协没有放弃年内安排一期集训的想法,如何落实还在研究之中。按照国际足联优化后的赛历,明年9月和10月的国家队日合并为一个16天的“超级窗口期”,可以安排四场比赛,全年共四个窗口期。也就是说,理论上中国队明年有10场热身赛可供练兵之用。据悉,中国足协有关部门已开始谋划明年的国家队热身赛安排,包括提前联系对手,3月份的热身赛对手有可能是亚洲打进世界杯正赛的队伍。
2026年中国队没有大赛任务,靠踢热身赛赞积分、拢人气,但对于邵佳一来说,通过系列热身赛展示他给中国队带来的变化,这个任务的难度也不小。外界期待的变化之一,队伍的整体精神面貌拉满,不能再像个软柿子,谁都能捏一把。让队伍“支棱”起来,说得容易,做起来困难,考验主教练自身魅力。
变化之二,因为明年有U23亚洲杯和名古屋亚运会,适龄国脚无法分身,在亚运会结束前,中国队多半还要靠1995年至2002年出生的队员撑场子,新老交替工作可能会有一个缓冲期。让中国队“旧貌换新颜”,考验主教练的功力。再稍稍扯远一点,邵佳一在推进中国队新老交替过程中需要打造“嫡系部队”,注意!“嫡系部队”不是一个贬义词,教练员需要有一拨“肯为自己玩命“的队员,中外概莫如此。
变化之三,邵佳一需要为中国队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哪怕踢法上暂时做不到“技术为王”,至少不能再踢“一个大脚,一切随缘”式的足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交一些“学费”,考验所有人的定力。
这场“土洋竞争”,土帅最终胜出,但评论对此莫衷一是。这就倒逼中国足协建立一套包括但不限于邵佳一的对主教练的考核机制,说他行,哪些地方行,适合继续带下去;说他不行,哪些地方不行,应当立即止损,行和不行不只是简单地和战绩挂钩。把对主教练的考核机制搞好了,也是中国队新备战周期的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