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这群可爱到令人心疼的上海女孩 42年,上海女乒的青春答卷
第A04版:全运会特刊 2025-11-21

这群可爱到令人心疼的上海女孩

程超

文/程超

当孙铭阳拿下最后一分,上海乒乓球女队以第三名的成绩登上全运会领奖台。在全运会这种国内最高水准的综合性运动会上,金牌固然耀眼,但这枚铜牌对陈熠、杨屹韵、孙铭阳、马小惠、易爱川组成的上海女团而言,却价值千金——这是上海女团时隔42年后,再度站上全运会的领奖台。在这份宏大的历史突破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年轻个体战胜自我的动人过程。

这份突破的底色,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失利。半决赛对阵后来夺冠的山东女团,上海姑娘们从傍晚6点激战至深夜10点多,251分钟的鏖战里,每一分都拼至力竭,最终还是为年轻付出了代价。比赛结束后,她们神情凝重地快步走过混采区,没人愿意多言,空气里都浸着失落。

12个小时后,11月19日上午10点,姑娘们站上了三四名决赛的赛场。原本并排的九张球台,经连夜调整后只剩中央一张,空旷的场馆里,灯光悉数聚焦在1号球台两侧的上海队身上。赛后她们坦言,踏上赛场时,前一晚的遗憾仍在心底泛起涟漪,但理智和信念都在提醒:不能停留在过去,这场必须拼尽全力。

“回到酒店开了个简短的总结会,就各自回房了。”三四名决赛后,孙铭阳这样描述那个难眠的夜晚。团体项目的奇妙之处或许就在这里,胜利时是共同欢呼的集体,失意时却需要留出空间各自疗愈。

上海队锁定铜牌时,陈熠在场边用双手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间涌出。那泪水里藏着太多情绪:半决赛的自责、咬牙坚持的委屈、梦想成真的喜悦,像过山车般交织翻涌。混采区里,当她复盘半决赛的遗憾时,身旁的杨屹韵和孙铭阳悄悄低下了头。或许就是这一刻,所有失利的阴霾,都被铜牌的光芒驱散了。

作为队里的大姐姐,孙铭阳这一路走得格外不易。她曾无数次想过放弃,却终究咬着牙坚持到了领奖台。“我真的挺棒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说出这句话,随即用力点了点头,语气里满是与自己和解的坚定。

22岁的杨屹韵,则带着少女的鲜活与可爱。刚走进混采区,她就和记者说:“说好一点,别哭啊!”四年前的陕西全运会,刚满18岁的她已是队里的老队员,彼时上海女队人才断层,让这个本该撒娇的年纪,不得不扛起责任。如今圆梦领奖台,她最惦记的是本届全运会的爆款周边喜洋洋、乐融融乒乓球挂件。当记者开玩笑说“用我的挂件换你的颁奖吉祥物”时,她立刻笑着摆手:“才不换呢,这个我要好好珍藏!”

把所有掌声都留给队员的,还有主教练陈叶君。接手处于低谷的上海女队后,他和团队一步步带领队伍走出困境。起初他并未出现在混采区,在上海媒体们集体邀请下他才从幕后来到聚光灯下。被问及用关键词形容这支队伍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年轻、有朝气、有未来。”

42年前,上海女队站上全运会女团领奖台时,陈叶君与如今的队员们都还未出生。在他们各自的成长道路上,追随老一代上海女队的荣耀,是使命更是传承。如今,她们用汗水与坚持交出了答卷,让跨越四十余年的荣耀在球台旁接力绽放。那些哭过的夜、拼过的分、流下的汗,都化作星光,照亮了下一段征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