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别样“抗疫记录”致敬身边“平民英雄”
第02版:特别关注 2022-07-20
抗原盒上一百单八将、40页“暖心手册”、一段特殊的“徐汇记忆”……

别样“抗疫记录”致敬身边“平民英雄”

施阳/丁雨

陈建华与他的作品

作品创作过程中

捐赠仪式现场

40页“暖心手册”

面对疫情反复,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这期间,不少市民在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心中难忘的点点滴滴:有人把《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连环画形象搬上了抗原自测盒;有人将志愿者们的故事汇编成册;有小区的“抗疫记录”还被区档案馆永久收藏……

如今,生活已渐归常态,这些居民们自发完成的创作,无声地诉说着这段难以忘怀的经历,身边的“平民英雄”值得人们尊敬。

记者 丁雨 见习记者 施阳

A

抗原盒上一百单八将

纪念“平民英雄”

家住闵行区虹桥镇的陈建华自小喜欢绘画,家中总是有成套的画笔和颜料。平日里他也是一位关心社区事务的热心人,本轮疫情期间,他本想报名参加社区志愿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但居委干部婉拒了他,对他说:“陈老师,体力活还是交给我们年轻人来干,您在家照顾好自己,也是一种贡献。”

可陈建华仍然闲不下来,他无意间看到家中每天使用完后废弃的抗原自测盒,便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一些手工作品。他找出了能在塑料表面长久保存的丙烯颜料,尝试着在抗原盒的背面画了神话人物“钟馗”,并将照片发在朋友圈,为大家“祈福祝愿”,极大地安抚了大家当时的一些焦虑情绪,得到了邻里间的一致好评。

这给了陈建华很大的鼓励和信心,他接连创作了“贾宝玉”“关羽”等传统形象,还发挥巧思,在盒子内部粘上了一块磁铁,这些画着精美人物的抗原盒摇身一变,成了冰箱贴,装点了邻居亲朋们的生活。

一次下楼做核酸时,陈建华看到“大白”们辛苦忙碌的身影,回想起这几个月来每一次的核酸检测、物资发放,都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坚守和付出。虽然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统一的防护服就像士兵的铠甲,而这些一线人员,就像是战场上的一个个英雄。陈建华联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都是平民英雄,自己为什么不把一百单八将也搬上抗原盒呢?

有了这个想法,他立刻行动了起来,要画这么多人物可是一个“大工程”,陈建华查阅了许多资料,决定将连环画家颜梅华先生创作的一百单八将形象作为蓝本。丙烯颜料干得快,所以要求下笔又快又准,但小小的抗原盒容易滑动,陈建华便效仿篆刻工艺的印床制作了一个底板来固定盒子。创作过程中,难免遇到个别人物的造型超出了小盒子的范围,这就需要二次创作和改动,经过不断摸索,陈建华的创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亲朋好友们得知陈建华的“计划”,也纷纷拿来了自己家的抗原盒支持他。6月下旬,这个数量庞大但做工精巧细致的作品终于全部完成。陈建华也趁着物流恢复,第一时间订购了相框来装裱抗原盒。

看着108个整整齐齐排列着的人物,陈建华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雄厚豪迈的“好汉歌”,这段特殊的抗疫岁月,就这样被永远地留存了下来,成为大家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一段特殊的“徐汇记忆”

档案馆永久珍藏

近日,徐汇区档案馆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捐赠藏品——来自徐家汇街道爱华居民区佳安公寓的抗疫记录。这厚厚一叠文稿,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佳安公寓在几个月抗疫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从如何科学安排动线从而加快核酸检测的速度,到每一次团购的报备和统计,再到疫情后期为居民们组织的公益理发……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十分翔实。

这份档案的记录者是佳安公寓的志愿者王茜,她表示,最终整理完成的档案只是这几个月来繁忙工作的“冰山一角”。起初大家是为了工作方便,许多方案和信息一式多份印出来发给志愿者们。随着工作的深入,大家也会在每天休息之后开会复盘探讨:今天下雨导致核酸排队时间有些长了;筛查时间要与医务人员的安排相互协调;偶尔出现变动时志愿者无法及时补位到岗……越来越厚的纸张,记录着佳安公寓的抗疫之路,也记录下了居委干部、物业工作人员和每一位居民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大家不仅动手出力,还动脑想办法,劲往一处使,心是一样齐。

4月中旬,缺药成了居民们的心头大患,也成了志愿者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王茜发挥了自己曾做过医护工作的经验,针对代配药提前做足了准备。她请业委会收集好居民们的需求并制成统一的表格,再请小区里的专业医生分辨药品是否急需,最后由志愿者收集居民们的医保卡和病历本,并征询居民缺药时是否接受替代药等信息。每次出门配药,志愿者都要花上一整天,拎上数个大包小包回来,还经常需要先行垫付费用。但得益于提前做好的功课,王茜和小伙伴们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而疫情期间的“团购”,也是这份档案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既要保障居民们的需求尽量得到满足,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工作量。每一位团长都需要遵守“提供资质、事先报备、公开透明”这些准则,与此同时,大家也细心考虑到小区里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每一次团购都会为他们多买几份并逐一送上门。这些信息,也都被保留了下来。

一位居民曾这样评价这份记录:“不值什么钱,却饱含着浓浓的邻里情。”

作为“徐汇记忆”的一部分,徐汇区档案馆的相关人士对这份“沉甸甸的捐赠”赞赏有加,也对佳安志愿者团体完好保留并赠与的这份珍贵资料表示感谢:“这些捐赠对于现有的馆藏资料是有效而全面的补充。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翻阅,不仅有政府机关的官方制度方案措施留档,还有鲜活的民间真实记录留存……”

C

创作过程历时一月

“暖心手册”传唱邻里情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我们小区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在勇敢无畏中艰难跋涉,全力筑牢社区防疫屏障、保障居民生活,他们一点一滴的努力,时刻温暖着居民们的心。所以,我们想以此纪念册献给所有的基层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家住徐汇区凌云街道阳光新景小区的居民有感而发。

近日,记录着小区抗疫瞬间、邻里间互帮互助的一本40页“图文集锦”手册,在居民手中传递开来。

这份珍贵的暖心手册由阳光新景小区29号楼居民、上海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葛燕萍,与邻居李有华、赵秀阁、徐兆康等人一起策划、撰稿、汇编,历时一个月创作完成。葛燕萍的老伴、上影国家一级导演史凤和也在幕后“出谋划策”。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葛燕萍说,虽然自己年龄偏大,无法去一线支援,但想在后方参与抗疫志愿工作,希望通过这本手册,带给居民们温暖和希望!据了解,阳光新景小区有393户、1000多位居民,其中29号楼住着20户、57位居民,他们多是中老年人,在小区中住了近20年。“这两个多月凝聚起的邻里情,胜过了20年!”葛燕萍快人快语道,她住在小区快20年了,退休前早出晚归上班,很多邻居都不认识。此次社区携手抗疫中,邻居间互帮互助,大家不仅彼此重新认识了、熟识了,更成为了好朋友。

第一次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组建、小区成为防范区……葛燕萍一次次捕捉“动人瞬间”,将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写成一段段感悟;她还保存下邻居们拍的照片并备注好时间、地点,同时细心地收集微信群里的志愿者照片和信息。空闲时,她就仔细地将文章段落、小插图位置罗列好,标注底色、花纹、排版等要求,并拜托一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设计师,线上排出电子版,她在“云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调整版面,反复推敲每个细节,有的页面甚至要改十多次。最终历时一个月,129张照片、59篇文章和心得、记录了两个多月的抗疫故事终于汇编成册。

“和楼里的志愿者相比,我其实真没有做什么。”看着搜集来的一个个志愿者和暖心好邻居的故事,葛燕萍也被深深感动着。赵秀阁、王平方夫妇是小区的志愿者夫妻档。赵秀阁作为小区“团长”,为了居民的菜篮子,经常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李有华、徐兆康夫妇也是夫妻齐上阵,把邻里小事都放在心上。李有华作为楼组长,各项志愿服务都冲在最前面,她也很关心老年居民,对人口多的家庭,会特意为他们多申请一份物资。还有李璐璐、张幼丰、沈玲珍、徐俊敏、董静韵、王敏、周权、孙晨、张波等志愿者们的风采也都一一收录在册。生动而真实的抗疫故事展现在大家眼前,也印刻在居民们的心中……“图文集锦”微信版在小区和朋友间传扬开,收获一片欢呼与点赞。

对此,葛燕萍动情地说:“这份手册是团队用心、用情、用爱编撰的,收获大家的赞誉,我很欣慰!记录历史,留痕珍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