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东山村百亩荷花竞相绽放
“天上水街”灵山
临河村蔬菜元素景观大放异彩
“绿野仙踪”西溪南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故乡,具有恒久的魅力。作为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和乡愁的载体,黄山市徽州区山水秀美、生态绝佳、文化深厚,有大小传统村落40余个,遍布4镇3乡,每一个村庄都是一部历史、一个景区。
为深入挖掘村庄文化、提炼个性标识,让每个村庄都展现自己的“故事”,徽州区于2020年在黄山市率先提出乡村旅游“微景区”的概念,并于2022年出台《徽州区乡村旅游微景区指导标准》,根据“五有”,即有主题、有创意、有产业、有项目、有效益的工作思路,挖掘乡村历史、讲好村庄故事、用活生态资源,突出“一村一品”打造“微景区”。
截至目前,徽州区培育了“绿野仙踪”西溪南、“桃花源”蜀源、“天上水街”灵山、童趣虹光、艺蔬临河、仙姿容溪等“微景区”20个,同时以微景区为基点串联徽州区全域旅游资源,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赏徽州美景、品徽州味道、购徽州名品。
在今年3月举办的首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高峰论坛活动中,徽州区揽获四项荣誉。徽州区、徽州区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蜜西溪里民宿酒店分别获得“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城市”“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度假区”“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小镇”“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民宿酒店”荣誉称号。
乡村“微改造”,景观“精提升”
走进徽州区潜口镇东山村,精心设计的荷花特色造型让人眼前一亮。莲藕、菊花、小香薯等是东山村的主要特色产业,东山村将“原生、原本、原创”理念植入村庄原始风貌,推行“微改造、精提升”,让乡村实现了华丽蝶变。
东山村的蝶变正是徽州乡村微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我们实施小微项目21个,打造了产业广角、亲莲平台、音乐步道等节点景观,村庄的颜值得到大幅攀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潜口镇东山村第一书记潘必强介绍,下一步,东山村将围绕“花开半夏‘藕’遇东山”的主题,依托100亩的荷花基地,持续推进“五微”“五美”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新乡村。
潘必强解释,“五美”分别是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微”分别是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
近年来,徽州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五美”目标,深入实施“五微”行动,打造乡村建设新典范。值得称道的是,在美丽乡村推进过程中,徽州区坚持不搞大拆大建,聚焦“微改造、精提升”,以“绣花功夫”提升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将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修旧如旧”,保护了徽州文脉,留下了乡土特色,守住了村庄肌理,形成了村村有亮点、乡镇有品牌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创意赋能新业态,乡村旅游受青睐
近年来,徽州区坚持创意赋能,聚焦乡村优质资源,创新运营体系,吸引各类人才下乡发展,用创新的思维、技术、业态、模式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出了一批业态互融、品质高端的徽州“微度假”目的地。
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的西溪南村,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素有“歙邑首富”之称,村内保存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徽州古民居、古建筑,更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阁及绿绕亭。
近年来,西溪南村坚持“古镇旅游+创意产业”双轮驱动,大力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引进艺术设计、书画创作、摄影影视等各类创意人才,着力打造西溪南创意小镇,规划建设“5个核心区+2个拓展区”,建成望山生活、土人学社、诗莉莉·慰颜府、清溪涵月等40余处业态,从而形成了群星闪耀的特色创意产业集群。如今,这座千年古村实现了“绿野仙踪”与“创意乡村”的美妙叠加。
离西溪南不远的临河村,一直以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是远近闻名的安徽省级专业蔬菜村。如今,临河村把创意融入村庄改造,以蔬菜瓜果为笔触,绘制了一幅独具特色的现代乡村美丽画卷:各类蔬菜命名的文化街巷、创意改造的儿童主题乐园、创新设计的蔬菜休闲园……拥有丰富蔬菜资源的村庄,现今演变成充满艺术气息的“艺蔬临河”。
凭借亮眼的设计,艺蔬临河迅速火爆“出圈”,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当前,村里正在谋划发展特色民宿,开发与蔬菜相关的专业课程及文创产品,打造蔬菜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加快推进“村庄变景区、百蔬成艺术”。
这些案例足以证明,创意运营不但可以解决“乡村需要市场化运营、运营主体是谁”的关键问题,而且能够不断提升乡村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善用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优势,成为徽州区思考和探索的重点。
近年来,徽州区以“微景区”理念建设美丽乡村,深度挖掘村落资源,丰富农文旅体验业态,使得乡村旅游微景区品牌热度节节攀升,徽州区陆续入选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长三角休闲度假目的地、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等名录。
“微景区”是客流的聚集地,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徽州区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通过运营创造乡村就业岗位和机会,持续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同时,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如今,生活在徽州区的村民通过积极参与乡村美食、非遗手工、农家乐、乡村讲解、乡村直播等,把客流变商流、把风景变“钱景”。如在“探梅寻川”梅川,村民通过售卖山芋等农特产品,年均增收2000余元;在“红色碣石”,有村民每年销售玉米粿超1万个,增收近2万元;“甜蜜张村”则带动17家农家乐户均增收1万元。2022年,徽州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增长7.1%。
可以说,“微景区”的建设打通了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成为推动徽州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财富密码”。 殷祝平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