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我第一次睡得那么安稳!”88岁高龄的宁阿婆握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林盈盈的双手不停道谢。时光回溯到30年前,刚退休的宁阿婆遭到一种“怪病”的突袭,小腿出现多种不适,严重时甚至“连路都不会走了”,直到今年才发现原来是“不安腿综合征”在作怪。
老人遭遇怪病
“怪病”初起的那段日子,老人以为是白天太过操劳,肌肉和骨骼劳损而导致的小腿不适,便主动减少日间的体力活动。然而这样的自我诊断与干预却没啥效果,“怪病”发作的频率和程度不仅没有降低,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转机出现在今年2月,老人因突发口齿不清到上海十院神经内科治疗。次日查房问诊时,患者女儿随口说了一句:“我妈退休至今一到晚上小腿就酸,近期更是频繁。”
这样的描述,引起了主治医师林盈盈的注意,她仔细询问分析患者病史与病程,怀疑的焦点指向了一种易被误诊、漏诊的疾病——“不安腿综合征”,遂进行诊断性治疗,让患者口服小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疗效令人惊喜,纠缠30多年的症状消失了。
什么是“不安腿综合征”
该院神经内科周晓宇副主任医师介绍,除了表皮、毛发、指/趾甲、软骨等少数组织,神经几乎遍及人体全身,因此神经系统疾病可累及的部位也十分广泛,症状与体征多种多样,有些病堪称“伪装大师”,“不安腿综合征”便是其中之一。”
该征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导致严重睡眠障碍。虽不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比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疾病,“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除了依据实验室、电生理等检查项目与指标,还需要医生对患者作细致入微的问诊,询问其特征性和标志性的主观感受,同时全面回溯病史与病程,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疾病的“真面目”。好在该病疗法已十分成熟,小剂量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就能有效控制症状。
周晓宇副主任医师表示,经常感觉腿脚不适、夜间症状加重的老人,应高度怀疑“不安腿综合征”,并及早求助专科医生进行治疗。通讯员 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