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碳水”摄入不足,易造成头疼暴躁 PET-CT:肿瘤的“照妖镜” 患特应性皮炎  不必盲目忌口 眼袋突然增大  警惕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拔牙为何“拔”出了“心内膜炎” 你听说过离焦眼镜吗? “小胖墩”减肥,记住这几点 胃黏膜“肠化”,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
第03版:人与健康 2024-07-03

拔牙为何“拔”出了“心内膜炎”

两个月前,王女士拔了一颗龋齿,没想到几天后就出现反复发烧、浑身乏力等症状。一开始她以为是受凉感冒了,也没放在心上。可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医生发现在她的心脏瓣膜上有大量细菌附着,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最终确诊她患上了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而引发的原因正是那次拔牙。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内膜表面受到微生物感染,伴有赘生物形成的一种疾病。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内部通道“大门”,刚被感染时,只是“大门”(瓣膜)关不上,慢慢地连门框(瓣环)都会烂掉。细菌在瓣膜上不断繁殖,形成赘生物,形成瓣环脓肿。大量细菌还可随血流播散到全身各部位,造成局部感染。赘生物脱落,则可能栓塞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甚至导致猝死。

如在拔牙、补牙等操作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1周以上,或出现反复高热且药物难以控制需引起警惕。此外,伴有关节疼痛、皮肤红疹等情况时,千万不要误以为是普通感冒,尤其是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心脏专科就诊。

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 供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