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着岳父外出散心
细心照料岳父的饮食起居
全家四代人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
王均田的日记充满生活细节 傅佩文摄
有阳光的午后,109岁的徐锡麟坐在窗边的躺椅上,时而看看外面的风景,时而眯着眼睛小憩。阳光洒在身上,老人一脸宁静惬意。他身后是一副书法作品,上书四个大字“寿比南山”。
作为普陀区最长寿的老人,徐锡麟和女婿——今年78岁的王均田是一对远近闻名的“父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20多年的守护,链接起牢固而深刻的感情,让他们“胜似父子”。“一个女婿半个儿”,作为言传身教好家风的好女婿,王均田精心照顾百岁岳父20余年的感人事迹被大家交口称赞,他曾获评2023年第四季“普陀好人”,今年他又荣获“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称号。(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傅佩文
“你为我养小,我为你养老”
王均田是位豪爽的山东汉子,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曾是甘肃省张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原执法监察室主任,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工作过,也曾去西藏参加过援藏工作。
照顾岳父徐锡麟的事,要从50多年前讲起。当年王均田和妻子徐美兰在甘肃省张掖市工作和生活,1972年儿子王斌出生后,王均田参加了援藏工作,夫妻分居两地,实在无力照料儿子,遂把只有9个月大的王斌送回上海,托付给外公外婆抚养。两位老人把外孙从咿咿学语、蹒跚走路的婴儿抚养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徐美兰1998年因病提前退休回到上海,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同时承担起了赡养老人和照顾子女的重担。2000年,夫妻二人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购置了位于普陀区长征镇的新房,王均田也于2002年退休返沪。为了报答岳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照顾外孙20年的亲情,夫妻俩就将他们接来共同居住,细心照料二老。平时除了吃住,他们还想方设法让老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一点,常常推老人到长风公园、梅川公园兜风;天气好的时候去朱家角游玩、到豫园绿波廊吃美食;有时候也去虹口老房子处和老邻居聊天谈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平淡而温馨。
2013年,岳母离开人世,此后妻子也患病长期卧床。“最累的是老伴去世前的最后那三年。”王均田一边要照顾妻子,一边要照顾已年近百岁的岳父,身心疲惫不堪。2020年,妻子去世,留下翁婿二人。
照料百岁老人并不容易。岳父牙口不好,王均田操心食材多换口味,还叮嘱家里的保姆尽可能把饭菜炖烂一些,让老人吃得可口舒心;岳父腿脚不便,他便买来轮椅还设计一些路线,推着老人到豫园、外滩、洋山深水港游玩。
徐锡麟近几年因肠蠕动缓慢,经常便秘。一次医生检查后讲年纪太大,不好灌肠用药,随即开了一打白色手术手套,让家属回家用手掏,因当年雇请的阿姨不肯干,每次岳父排便困难,只好王均田自己上,岳父抓住他的手直摇头:“不要用手,太脏了。”王均田则回握住岳父的手,安慰道:“不要紧的,我是您儿子啊。”
有一天晚上,阿姨回家去了,老人吃了点药突然大便在裤子里,身上、床上都是污物,王均田一边照顾岳父,一边收拾床铺,烧水、擦洗、换水、再擦……忙了一个多小时,擦洗了10多遍才算收拾干净。“累得精疲力竭,我也七十多岁了,真作难呀!”
王均田的儿子王斌回忆道,父亲曾把自己叫到他的房间,“他对我说是外公外婆一手把你带大,在你的生命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外公外婆代替了爸爸,他为我养小,我为他养老,只要我活一天,你外公就会乐呵呵地活一天!”
这份承诺安静、郑重,掷地有声。徐锡麟老人曾向社区工作人员表露:“有个人这么孝顺我,这一生知足了。”
“家和万事兴”是最大的幸福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和重阳节中,王均田家中又挂上了新条幅——“家和万事兴”。
“这是镇里送的,我特别喜欢。”王均田笑呵呵地说。
王均田有一儿一女,儿子王斌是一位警察,女儿王艳也事业有成,第三代孩子们也在茁壮成长。王均田的言传身教,孩子们看在眼里,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份感恩与孝亲,这个大家庭也荣获过长征镇最美家庭称号。
2015年8月,徐锡麟老人因胆囊炎住进新华医院。当时王斌带着儿子正与同伴开车前往新疆旅游,刚到兰州,就收到了父亲的紧急电话。“外公住院了!”接到电话后,王斌二话不说,当晚就把孩子托付给同伴,自己立马从兰州乘飞机回到上海,在医院照料外公20天,直至外公出院。女儿王艳有空就到医院陪护,为外公擦身、洗脚。有意思的是,王斌是由外公一手带大的,如今年纪大了,老人多少有点固执,唯独最听外孙的话。老人不喜欢吃药,家里谁劝都不听,只有王斌来了,他才会乖乖吃药。
由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016年12月老人在普陀中心医院住院17天,做了胆囊摘除的微创手术,此后又因其他疾病也住过几次医院,基本都是王均田和一双儿女跑来跑去地照料。“现在我也年纪大了,网上也不大会买东西,多亏了儿子女儿这么相帮相助。儿子女儿也想得很周到,平时缺什么不用我说,他们就给备齐了。”
连老人当时才3岁的小重孙,也喜欢和太外公玩,一天他拿着手机拉着太外公的手说:“太太,我教你玩手机吧。”一个像模像样地教,一个认认真真地学,王均田急忙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喜庆的瞬间。
逢年过节,老少四代人欢聚一堂,吃着团圆饭,聊着开心事,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徐锡麟老人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家和万事兴,这也是王均田感到人生最幸福的事。“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因为要照顾岳父,我无法照顾自己远在甘肃的父母,把二老托付给我的弟弟。但是,尽孝不分彼此,相信亲人们会理解。”
翁婿两代人各有保养“秘笈”
在银开居民区已经住了20多年,孩子们曾多次想给外公搬去更宽敞的新房子,但都被徐锡麟老人拒绝了,“还是自己的老窝最好”。有意思的是,大楼里有不少老邻居也不肯换房子,“我们儿子让我换房子,我不干,我们这楼是寿星楼,我们不想搬。”
家有老寿星,常常有人来讨教徐锡麟老人的长寿秘诀。在今年“感动上海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也问了老人同样的问题。当时徐锡麟主动拿起话筒,幽默地说了句“我什么毛病也没有”。
在王均田看来,除了生活上的精心呵护,老人年轻时就不抽烟不喝酒,遇事不急不躁,总是乐呵呵的,因此他“这一辈子很少吃药,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岳父为人豁达,‘心态平和’是他长寿的最大秘诀。”当年上海住房困难,妻子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他和妻子回沪落户的时候,岳父毫不犹豫,主动提出让夫妻二人落户自己家中,平时儿女、邻居有什么事情,他都会帮一把,从不计较。2006年老人最喜爱的小儿子因车祸去世,家人们瞒了老人一段时间才缓缓告诉他,老人默默难受了一阵,慢慢自己也看开了。
照顾老岳父20余年,王均田也有自己的一套“养生之道”。
首先就是子女的家事,从来不插手。“他们的工作变动、拿多少工资、小家庭的事情,都让他们自己做主,我只告诉他们,家里随时欢迎他们过来就行了。”
其次便是他当年在甘南工作时养成的每天活动筋骨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按王均田的说法便是“坚持科学健身,赢得欢乐人生”。
王均田喜欢写作,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家中大事记、多年开支情况、照顾岳父的感想、生活琐碎心得……在岳父午睡的时候,他就开始整理自己的日记,从1981年至今,满满三大本日记,一笔一画,字迹端正遒劲。40年前在甘南藏区工作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是王均田难以忘怀的经历,在他的日记中,那些来自战友和与当地百姓的情谊,也在笔端汩汩流淌……“写作不仅能抒发情感,更可以锻炼思维”,他写的文章,还被刊登在报纸上,没事的时候回味一番,仿佛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
王均田家庭缔造的孝老爱亲好家风,正在一代代传承下去。回顾多年来照顾老人的日日夜夜,王均田表示除了家庭和睦、儿女孝顺、长辈与小辈互相体谅礼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老人有退休金按月足额发放,使我们有条件雇请阿姨帮助照料,大大减轻了我和儿女们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社会各界、医院里都有很多好心人,一听说百岁老人需要帮助和就诊,都给予特别照顾。我们进入了一个好时代,相信老人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