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双新”驱动促新优  沪藏联动育人才
第08版:申城教育/专题 2024-10-23

“双新”驱动促新优 沪藏联动育人才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中学教师赴上海学习交流暨杨浦区新优质集群工作坊展示活动举行

为了充分落实上海市教育援藏的战略部署,加强沪藏两地教育互动,促进集群学校革新教学,共谋两地教育融合发展,10月17日上午,根据杨浦区教育局工作安排,新优质学校市光集群工作坊在上海市市光学校举办主题展示活动,来自雪域高原日喀则市拉孜县中学的35位教育同仁也莅临学校友好访问。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群英、杨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贤臣、义教科负责人李洁莹莅临指导,集群工作坊成员学校的领导及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千里逢迎,沪藏两地情谊长

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群英对来访的西藏客人表示诚挚的欢迎。他高度肯定了沪藏两地的交流,对两地教育者在理念、思想和方法上的碰撞与融合深感欣慰。他认为新优质集群工作坊的活动丰富充实,从真实的课堂出发,探讨“双新”背景下的教学变革,展现出敢于开拓的勇气和心力。

市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劲潮致欢迎词。他热烈欢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中学教师的远道而来,感谢区教育局和教育学院领导对新优质集群工作坊的大力支持,感激集群兄弟学校的携手并进。“我们站在新课改的起跑线上,带上祝福、感恩和珍贵的回忆,让每位满载教育情怀的人都能勇敢地一路前行。”徐校长衷心地祝福在场嘉宾。

拉孜县教育局副局长、拉孜县中学校长尹向前致答谢辞。他表示,当前拉孜县中学教学质量名列前茅,但在落实“双新”教育理念上与杨浦区存在差距。学校在办学思路、课堂管理、德育活动、校本化课程建设等方面仍有困惑,希望借助活动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随后,义教科负责人李洁莹为访问团赠送《教师在小班课堂成长》一书,该书由徐劲潮主编,全面阐述了市光学校小班教育模式的十年探索,该成果荣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市光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陆春妮向访问团队赠送学校书画社团作品,丹青显厚意,传递着学校对拉孜县中学的祝福。

教学展示,勇探跨学科学习

真实情境、AI助学、角色扮演、YES or NO……《中国“糖库”》有点酷。学生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官员”“甘蔗种植农户”“上海消费者”或“化肥厂老板”,结合教师提供的“甜蜜事业”经济循环产业链流程图,辅以Pad和AI,通过同伴合作、人机互动,学习了解“甜蜜事业”对相关主体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呈现了活跃、灵动的课堂氛围。

市光学校生物教师孙伟婧展示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课《中国“糖库”》。她以中国“糖库”何在、何为、何往三大核心问题为教学主线,将生物习性、地理气候、生态农业系统以及转基因技术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借助AI来解决情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实现知识运用与迁移,提高核心素养。

课间炫彩,扬五彩校园文化

下课铃响,正值学校课间大活动时间,与会嘉宾来到一派橙黄橘绿秋景的校园。学生在温暖的阳光下做操、奔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滚铁环,有序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尽情挥洒青春活力,畅意释放运动热情,他们自信阳光的精神状态,吸引着来宾们跃跃欲试、参与其中,享受运动的美好。

学校着力在校园环境中营造“五彩教育”文化氛围。漫步在校园里、门厅前写着“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徜徉于走廊间,七大教研组特色文化展示琳琅满目。每一层的年级展板上,多样化作业精彩纷呈,充分展现出教师的巧思与学生的智慧,给来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研互动,研思并举共成长

再次回到主会场,立足《中国“糖库”》课堂展示,新优质市光集群校聚焦“从项目化学习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开展专业聚焦的研讨。

孙伟婧阐述课堂关键词是“真实情境”“AI技术”和“跨学科学习”,基于此,她着力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的能力。面对AI技术提供丰富资源的特点,孙老师适时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提取与思辨思维。

市光学校地理教师周黎丽作为一同磨课的参与教师,她坦言这是跨学科主题教学探索中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尝试的背后源于对学情的把握。科技迅猛发展,教师与学生获取信息的门槛几乎一致,那么,如何获取需要的信息将成为学生着力培养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堂课应运而生。

思源中学生物教师丁婷婷认为,孙老师的这堂跨学科案例分析课富有创意和深度,通过“甘蔗的种植”这一生动主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利用希沃蒙层功能,将“我国甘蔗分布图”和“我国行政规划图”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深入探讨了产业链的多方面影响;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提升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

惠民中学生物教师曾国平认为,孙老师用生活的实际吸引学生,以问题为引导,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合理安排讲练时间,以科学的视角融合生物与地理两门学科,学生参与度较高。孙老师教态自然,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拓展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建设初级中学地理教师俞文隽既关注到AI给教学上带来的便利,又对AI可能阻碍师生进行深入思考表示担忧。她高度肯定了孙老师的前瞻性,认为课堂融入了AI使用体验,提升了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习效率。面对如何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她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思考。

作为上海市新优质“项目化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十五中学的代艳萍老师围绕“‘项’下扎根,聚力生长——学校项目化学习的重构与实践”介绍了学校的经验。她突出了在生态理念下,立足校情,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持续探究并解决问题,逐步开发了《智能水质监测》《大气飘尘监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厨余垃圾处理》等生态环境课程,形成了学校生态特色课程群——“地球公民”课程。

主题报告,师生成长谱新篇

市光学校副校长宗晓芳围绕“‘双新’驱动促新优,师生成长谱新篇”展开汇报。她认为,学校和教师正主动拥抱“双新”变革。教师深入理解“双新”,创新教学方法;适应综合教学,提升综合素质;转变评价观念,关注素养导向。学校积极构建教师成长的新生态,通过“种子教师的萌芽”孕育变革的先锋,地理与生物教师勇当变革先锋,率先探索跨学科教学,并获得茁壮成长;“蒲公英团队培养”播撒创新的火种,通过设立跨学科教研组和组建课程科研团队,让“蒲公英”的种子在教师中不断传播;借力“集群效应共发展”,与新优质集群校并肩前行,共同探索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专家点评,履践致远向未来

杨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贤臣用三个感受来点评整场活动。第一份感受源于沪藏两地的深厚情谊。他表示这是一场沪藏教育同仁围绕“双新”理念与实践的探讨活动,大家共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种双向的鼓舞与鞭策;第二份感受来自于市光集群工作坊活动的精彩展示,包括课堂展示、团队合作、阶段成果等。在课堂展示中,他充分感受到“双新”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例如两次6分钟倒计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两个核心问题的引导,充满了思辨的智慧。处一隅而观全局,张贤臣强调“双新”落地的十六字,即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和因材施教。学校应对“双新”实施的策略包括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提高教师“双新”胜任力、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化转型等等;第三份感受来自新优质学校集群工作坊建设的卓有成效,工作坊的形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校协同进步。

通过本次沪藏联动,大家感受到沪藏两地的深厚情谊,见证了教育的情怀与力量。它对沪藏两地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两地学校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新优质学校市光集群工作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双新”背景下,让大家坚守初心,砥砺深耕,一同走进波澜壮阔的教育征途中,共同开创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