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光照中的全光谱光源,是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的关键要素,多巴胺可抑制眼轴过度生长而预防近视;紫外线虽然不直接参与多巴胺分泌,但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与眼球发育间接相关,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近视风险的增加。
所以,应尽可能增加户外晒太阳的时间,让眼睛接受光照。如果不能走出家门,在室内需打开窗户让光线无阻挡地照射到身体。
户外活动晒太阳是近视防控的核心手段,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仍然有用,但作用机制和预防阶段有所不同。预防阶段应以“防止眼轴过度生长”为主,而近视后则应侧重“延缓眼轴进展速度”。
晒太阳的同时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导致的视疲劳,它虽不能逆转已发生的近视,但能通过延缓眼轴增长、缓解视疲劳等机制,显著降低近视度数加深的速度,降低从低度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的概率,从而减少高度近视(大于600度)可能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已经近视儿童的户外活动应该在科学戴镜矫正的同时进行。让孩子每天享受两个小时的自然光照,尽量进行动态的室外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车。
在户外看书、写作业预防近视效果会“打折”。有效的户外活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充足的光照,阴天户外的光照强度通常为1000~5000勒克斯,已满足最低有效阈值。二是需要眼睛放松,户外环境视野开阔,眼睛可通过看远看近调节睫状肌,缓解视疲劳。
孩子在户外看书、写作业的光照强度虽然达标,但不等于能有效防控近视。在户外强光下(如晴天树荫下、开阔场地)看书,虽能满足“两小时户外活动”的时长要求,但看书、写作业时的近距离用眼,未配合看远的活动,孩子睫状肌持续收缩,可能引发视疲劳,会抵消部分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效果。因而,运动、玩耍等动态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效果优于静态户外活动(如静坐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