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红烛先锋  育苗助梦 “沪链未来·AI大嘉老师进校园暨AI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举行 遵规守纪筑根基  团结合作共成长 “米唐”赋新韵  文化润心田 嘉定区双丁路幼儿园党支部:深学笃行强作风  廉洁从教铸师魂
第06版:申城教育/专题 2025-10-08

“沪链未来·AI大嘉老师进校园暨AI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举行

近日,“沪链未来·AI大嘉老师进校园暨AI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成功举行。该活动标志着上海首个实现“AI教师课后全流程陪伴”的基础教育场景正式落地,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进入新阶段。

在学校的课后服务中,AI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专属学习伙伴”。一名学生表示,以往遇到难题需等待教师批改,现在AI能即时解答并调整题目难度,使学习更高效。也有学生特别喜欢AI的百科拓展功能,通过互动问答和视频演示,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们反映,AI助手承担了高频问题解答与分层练习设计,使教师能更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情绪状态,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辅导。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校长吴宝英指出,设立AI教育实践基地,是学校响应“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全流程”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规模化因材施教”难题的有益探索。作为上海首家将AI教师深度融入课后服务的学校,此次与相关企业风火轮萤图的合作,旨在推动教育从“标准化输出”转向“个性化赋能”。

吴宝英介绍,学校在课后服务中曾面临两大挑战:师资有限导致难以实现“一人一策”,学生差异大导致统一内容难以满足多元需求。以数学学科为例,AI教师能基于学生作业数据,智能推送针对性练习——几何薄弱者加强图形训练,计算粗心者强化速算技巧。AI技术为补齐学力短板、实现精准辅导提供了可行路径。

合作企业风火轮萤图创始人孔维刚强调,AI教育不应是冷冰冰的工具,而应成为“有温度的陪伴”。他认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在于优质资源稀缺与学生个性化需求多样之间的不匹配。AI技术能够复制优质教学逻辑,实现教育服务的规模化与普惠化,让更多孩子获得量身定制的学习支持。

此次AI教育基地的建成,不仅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也为区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样本。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持续深度融合,“因材施教”正在更大范围内成为可能,更多学生有望在AI辅助下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路径,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