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真空包装食品,可能暗藏“中毒”风险 “大姨妈”飘忽不定,当心“多囊卵巢”作祟 中药煎煮,选择代煎还是自煎? 常吃四种食物,能帮血管“减负” 判断慢阻肺,着重关注进行性呼吸困难 如何应对眩光 呵护“人体排毒器官”,从蛛丝马迹捕捉肾脏病信号
第04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5-10-15

判断慢阻肺,着重关注进行性呼吸困难

谢娟

迈入秋季,咳嗽高发,多数人视作身体适应环境的寻常反应,却易忽略一种常被误认作“气管炎”或“吸烟咳”的病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人们的气道本如通畅管道,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因慢性炎症变得狭窄、塌陷,恰似生锈的水管日渐堵塞。更关键的是,这种损伤不可逆,如同气球破损后无法复原,导致气体吸入易、排出难,呼吸成了费劲的“力气活”。

慢阻肺还会像“多米诺骨牌”般牵一发动全身,引发肺心病,影响骨骼健康与心理状态。若将其当作普通秋咳,极易延误干预时机,让病情暗中加重。

慢阻肺早期症状隐匿,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但身体会发出典型信号。慢性咳嗽是首发症状,也是慢阻肺最早的“求救信号”。初期可能偶尔干咳,晨起时明显,逐渐发展为终日咳嗽。许多人误当作“老慢支”或普通感冒,实则是气道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的表现。

进行性呼吸困难是最具标志性的“核心信号”:最初仅在爬坡、快走时感觉“气不够用”,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都会觉得“喘不上气”,仿佛胸口压着重物,难以深呼吸。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喘息、疲乏、体重下降等症状。

想要预防慢阻肺,戒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同时,需严格做好职业防护,佩戴合格防护口罩或面具;雾霾天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N95/KN95口罩,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

此外,建议长期吸烟(尤其年龄大于40岁)、有慢性咳嗽咳痰史、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物质,以及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即便无症状,也应每1~2年进行肺功能检查——这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若出现持续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且秋季明显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谢娟(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