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封控小区的一场“生命接力赛”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2-03-16
小区突然有疫情,居民血透不能停

封控小区的一场“生命接力赛”

“周书记,我妈妈已经三天没有做血透了!我担心再拖下去,她会有生命危险!”

3月7日,位于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天钥桥路380弄的一栋居民楼需要实施“2+12”封闭管理。正当居民区干部协同区疾控中心开展居民召回、环境消毒时,小区所在的殷家角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玮坚收到了一条特殊的“求助信息”。

求助人是住在该楼的居民贺小姐,她的母亲李阿姨患有肾病,需每隔三天定期做血透。3月8日本是李阿姨做血透的日子,然而封控事发突然,想到母亲的治疗一天都耽搁不了,焦急之下贺小姐马上想到求助居民区。

不巧的是,本轮疫情防控期间,徐汇区多家医院因疫情防控需要实施了闭环管理,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治疗的医院也近乎超负荷运转。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考验了基层干部的魄力、智慧与责任,更考验了上海社会治理数字化在关键时刻所应发挥的能量。

求助“我母亲已经三天没有做血透了”

3月7日下午,周玮坚接到通知,天钥桥路380弄一居民楼需实施“2+12”封控,楼内180户共417名居民需立即召回。

就在居委会通知居民时,贺小姐向周玮坚发来了求助。这是疫情以来,殷家角居民区第一次出现封控期间需要进行血透治疗的居民。周玮坚马上联系了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负责人小蒋得知病人信息后,立即着手为李阿姨联络医院。

居民楼封控的第一晚,母亲第二天的透析还未有着落,贺小姐始终无眠。同样忧心的还有周玮坚,病人要做透析,这跟居委干部送个快递、送个菜完全不同,需要医院、病人家属等多方共同努力,居委会能做的只有不断加紧联络,尽快为居民落实医院。

“这是转运单,你先帮居民填写好,明天一早我来联系,看徐汇区中心医院和第八人民医院哪个可以接收病人。”3月7日晚11时50分,周玮坚收到了小蒋发来的消息。当时,徐汇区中心医院仍在闭环管理,第二天能否恢复日常诊疗服务暂时未知。

难熬的一夜过去,3月8日早上7时30分,贺小姐就忍不住问周玮坚,“书记,今天一定能(做上)血透吧?妈妈已经3天没有血透了,今天一定要做一次,否则会很难受,甚至有生命危险。”

居民对社区干部的理解更让周玮坚揪心。“周书记,麻烦您再帮忙催一下,知道您昨天也没怎么休息,不好意思,情况实在特殊。”

然而,早上8时25分,一条“坏消息”传来,徐汇区中心医院虽然恢复了门诊,但是当天第八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开始闭环管理,病人都转往了徐汇区中心医院,暂时安排不上血透治疗。这让周玮坚和小蒋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先填写好转运单、时刻跟进医院的情况,看有无转机。

但病人逐渐等不及了。由于不确定3月8日当天是否能做血透,李女士起床后几乎没有进食、饮水。等到中午12时28分,贺小姐忍不住再次询问周玮坚,“书记,有消息了吗?”

一次血透治疗需要4个小时,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留给病人的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

危急透析不及时真的有生命危险

3月8日下午5时27分,小蒋带来了一条好消息,徐汇区中心医院有可能排出新的血透治疗,请李阿姨准备好自己的病历本、化验检查报告、核酸检测报告,有纸质的就用纸质报告,没有纸质就用电子报告,总之一切备妥,随时等候通知。

有了希望之后,贺小姐和李阿姨的情绪稍有缓和,但焦虑仍在。由于当天核酸检测量较大,李阿姨下午1时左右检测的核酸到了晚上7时还未出结果,周玮坚马上想到可否根据采样编码,请医院先行了解李阿姨的检测结果。同时,徐汇区中心医院传来消息,请李阿姨先通过互联网医院,由肾内科的医生先进行在线会诊。

3月8日晚接近8时,由于李阿姨当日已经一整天滴水未进、粒米未沾,出现了精神状态差、乏力、呼吸急促的情况。看到居委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志一整天都在为母亲奔走,贺小姐反过来还为周玮坚和小蒋打气:“我还能坚持,不管过程多曲折、多麻烦,最后能解决就好。”

然而,又一个小时过去,眼看着已经到晚上9时,母亲的血透还未进行,贺小姐实在坐不住了。“周书记,我也是一名党员,所以也知道大家工作辛苦,不想添很多麻烦……但是肾病患者就算再恶劣的外在因素也要去医院,因为透析不及时真的会危及生命啊!”

小蒋得知后心里也很难受。“李阿姨是我从昨天夜里就开始帮忙联系就医的病人,到现在还没把老人家成功送到医院治疗,我真的难受……”

转机生命接力终于迎来启程一刻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8日晚9时56分,等待了一天的转机终于出现了。

“周书记,好消息,已经联系好了,李阿姨整个就诊流程是,先至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测核酸,报告出来后发热门诊医生会联系血透室为患者进行血透。”小蒋一边将徐汇区中心医院传来的好消息告诉周玮坚,一边马上为李阿姨预约了120救护车。

晚上10时36分,120急救车终于预约成功。由于当天120转运压力很大,李阿姨前面还排了约20名患者——但至少,生命的接力终于要迎来启程的一刻。

深夜11时10分,120急救车接到了李阿姨,贺小姐陪同母亲出发。徐汇区中心医院则提前来询问:“病人可以坐吗,有自己的轮椅吗?”原来,由于等候治疗的病人较多,医院的座椅实在有些不够用。

3月9日凌晨,刚过半夜零点,贺小姐向周玮坚发来一条“初步报平安”的微信:“核酸采样、医生问诊已完成,正在等候上机。”几分钟,后贺小姐又发来一条信息:“周书记,您先休息一下吧,(听您的)声音已经不对了,能睡一会儿是一会儿。”

又经过几个小时的焦急等待,凌晨4时25分,李阿姨终于开始了血透治疗。只睡了不到4个小时的周玮坚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李阿姨的情况。得知已经上机血透,他总算松了口气。

“你们透析快做好了跟我说,我请街道安排车辆接你们回去。”经过一天两夜的“生命赛跑”,贺小姐与周玮坚也像革命战友一般。“这次母亲透析做好,我总算可以心定几天。”原来,就在开始上机做透析时,李阿姨的血压已经飙升到200/120,还伴有呼吸急促。

“如果这次没透析上,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再次感谢大家的努力和帮助……徐中心的护士小姐姐们也累到不行,也要感谢她们。”贺小姐说。

常态主动为疫情防控出人出力

3月9日早上8时30分,李阿姨的透析准时完成,坐上了徐家汇街道派来的闭环接送车辆。“这次真的太及时了,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夸咱们社区给力!”她向周玮坚发来一条微信。

正当周玮坚准备回复时,贺小姐又发来一条新消息。“周书记,我本就是为社区、街道、文化宫等提供文化配送服务的机构负责人,等疫情过去,如果可以的话,您可以安排志愿者活动,我帮社区免费提供服务……自己的社区,我也要尽一份力,等您空了可以看看我的朋友圈,选一选活动。”

这让还有些懊恼没有能更早让李阿姨就医的周玮坚非常感动。更让基层社区干部感动的是,居民、物业都主动为疫情防控出人出力、建言献策。

“有居民主动提出,可以加强利用微信群来通知核酸检测,在不同的群轮番滚动通知,或者在楼道内外张贴告示、用小喇叭喊话,总之科技手段和‘土办法’都用上。”周玮坚说。还有居民在本轮疫情防控初期就建议,能否通过小程序来开具居家隔离证明,减少居委干部手动开证明的工作负担。

就在3月13日,徐汇区上线了全区范围内的线上《居家防疫管控证明》多渠道申领小程序,通过“随申办”App徐汇旗舰店,或者“汇治理”小程序的“防疫管控证明”模块,就可一键申请居家隔离证明。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徐家汇街道 供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