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热点话题。从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到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代表委员通道,都有代表委员谈到,要倡导并践行积极老龄观。
践行积极老龄观,要集聚合力。代表委员建言,在政府部门层面,要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与老有所为相关的部门规划和工作中,为老有所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社会层面,破解可能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障碍。将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社区可以支持和激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开发更多适老产品,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践行积极老龄观,要补齐短板。我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老年人融入时代、融入社会还有不少“痛点”。要从点到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安全水平。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扩大老年文化服务供给。落实这些措施需要持续加力。
人口老龄化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今,耄耋安康也寻常。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蕴含着新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全社会都来推动普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有乐趣、被需要和不掉队”的老龄生活值得期待。摘编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