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从基层给排水一线成长起来的全能型给排水管网工程师,他曾参与过2008年奥运会、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2年冬奥会等多项重要赛事、会议的供水保障任务。他叫马科,是市级供水单位的一名给排水管网工程师。他每天穿梭于纵横交错的供水管网系统和需要供水服务的市民之间,他用匠心、细心、耐心、恒心和热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励志成长路”。
“滴水穿石”收获成长
马科从天津商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市级供水单位的一名基层工人。从养护疏通到查漏修复,从下井作业到现场勘查,一路伴随着“苦、脏、累”。尽管工作环境恶劣,但马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对于专业并不太对口的他来说,刚开始工作时有些吃力,但他凭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和敢于担当的“滴水穿石”精神,加之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和钻研,最终蜕变为一名出色的给排水管网工程师。
为了能更快地掌握市政给水施工技术,马科时常利用闲暇时间翻阅机械维修、电脑维修等书籍,鞭策自己紧跟供水新时代的步伐。作为管网工程师,马科主要负责供水管道的查漏修复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渗漏问题,他经常在夜间进行检查,因为白天城市交通繁忙,而晚上人流较少且泵站水位较低,更容易观察到管道壁流槽等渗漏情况。因此,他常常加班加点。
在管道施工中,马科作为施工队的一员,将自己学习研究的理论很好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施工队伍解决了很多现实中遇到的难题,也避免了很多施工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有力确保了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
“业务精湛”担当重任
2008年,马科和他的团队接到了一项无比光荣的任务,那就是北京奥运会的供水保障工作,这也是马科自工作以来面临的最艰巨的一项任务。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马科既兴奋又倍感压力,作为团队负责人,他深知自己必须把这个重任扛稳扛好。
于是,从接到任务那一刻起,马科就和他的团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备战”奥运会的状态当中。奥运会前几个月,马科和他的团队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包括管道排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及各类用水问题的解决处理等。此外,他还负责巡检奥运比赛场所、训练场地、接待宾馆和指定医院等地的供水设施,及时报告漏水或设施缺损情况,并在24小时内进行修复。马科和他的团队以24小时待命的方式工作,通过在线仪表动态监测管网的水质和水压情况,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奥运会期间,马科和他的团队干脆住在了公司,24小时待命,时刻通过在线仪表动态了解管网的水质和水压情况,确保管网水质、水压稳定。也是这样夜以继日地默默付出,才确保了奥运会供水的可靠保障。在奥运会结束的时候,马科也终于可以放下那个沉甸甸的重担。同事们回忆起来,都对那天记忆犹新,因为他们从来没见到过马科那么高兴。
“精益求精”服务群众
马科一直坚守在管道泄漏堵塞处理的第一线,时刻关注居民群众的需求。他总是及时响应求助,为居民们解决问题,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了方便与公司同事和居民联系,他主动将个人电话报备到公司办公室,以便在下班后继续接听报修电话,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情况。因此,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管网抢修的“110”。自从有了这个热线电话,他不仅上班忙、下班忙,逢年过节也不能休息。
水利万物而不争,马科心无旁骛、用心做好城区主干管的查漏修复工作,只为让给排水管道更加畅通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他用他的真诚、细致、努力、坚定,践行着“心无旁骛、用心治水”的服务理念,用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为改善城市水环境、建设水生态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