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废品处理对很多居民来说都是一大负担,想卖的时候找不到收废品的,直接扔掉也不环保,放在家里又占地方......据统计,一个四口之家日均产生的生活废品有5千克左右,其中大部分废品都可以变废为宝。但如何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更高效地“变废为宝”,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杨涛作为中国固废处置行业知名专家,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创新打造了“互联网+废旧物品回收体系”,针对传统废品回收信息不对称、标准缺失、管理落后、影响市容等问题,构建了依托于互联网的平台化回收新模式。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市大范围应用,自2020年起,每年回收量都呈递增态势,在2022年达到了58万吨,2023年的回收总量更是预计能达到惊人的70万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回收率,还推动了废品回收行业的整体发展。
回收再利用,打造国内外多个再生资源回收项目
中国固废处理行业起步较晚,从2005年前后开始,逐步从大宗固体废物发展到细分领域,比如典型的家电回收。2011~2012年间,时任上海申嘉三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杨涛,受到多家日本知名和中国龙头家电品牌委托,帮助构建和完善这些企业旗下的家电回收和再利用生产线,帮助品牌优化回收渠道。杨涛通过为其建立回收、拆解及再利用的全流程,建立和帮助改善了多条大型家电回收生产线,其中最大年处理量达到了惊人的360万台,远超此前的几十万台级别,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极具规模的家电回收再利用生产线。
2014年,杨涛受邀在日本重要工业区之一的东北地区主导了最大的塑料回收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回收技术和设备,提高了50%的塑料回收率,解决了塑料废弃物产生量较大且很难回收利用的问题。该项目也促进了日本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塑料回收行业树立了榜样,推动了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使当地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立回收体系,推动废旧物品能源化发展
在固废处置领域,生活垃圾的回收一直困扰业界多年。传统废旧物品回收模式一直存在不少弊端,比如有废品时无人收,回收从业者要“靠天吃饭”,会出现信息不通畅导致的供需不对等,同时不同品类价格差别大且不稳定,缺斤少两、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始终缺乏统一标准。在管理和技术上严重落后,产业链条短、规模小,进一步导致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整体回收率很低,改变势在必行。
2018年前后,杨涛充分利用自己在废旧物品回收领域躬耕多年夯实的基础,创新打造了一套“互联网+废旧物品回收体系”。他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同步设置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互联网+环节,从PC端延伸到移动端,覆盖可回收物回收的全过程。为此杨涛在回收端采取了多种手段,比如他在一些小区内投放自动回收机,让居民自助完成可回收物投放,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自助回收机即将要满之时,自动通知收集员收集送至中转站,再通过中转站自动分配车辆,送到分拣利用工厂。和传统废品回收模式相比,杨涛的这一体系解决了居民找不到回收点、废品不知如何分类等问题,更缩短了各类中转站之间流转的效率,显著提升了废旧物品回收的整体效率和价值。
这套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应用了杨涛擅长的“科技与狠活”,如在处理过程中运用红外识别技术等,提升回收处理的效率,因此也得到了国内知名企业“爱回收”的推崇和青睐。通过与“爱回收”的合作,目前这套体系在全国30多个省市进行推广应用,自2020年起,每年的回收量都呈递增态势,在2022年达到了58万吨,2023年的回收总量更是预计能达到惊人的70万吨。在杨涛这套体系的帮助下,上海、常州等多个长三角城市已超额完成了可回收垃圾占生活垃圾35%的目标,不仅收获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够减少数亿吨的碳排放。如今,不少企业都以杨涛的“互联网+废旧物品回收体系”为样板,构建了类似的互联网+回收模式,已在行业内广泛推行,共同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全面开花,引领固废处置行业加速发展
杨涛在固废处置领域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在行业内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不仅在家电回收、生活垃圾回收上有诸多突破和创新,此前在有机垃圾(湿垃圾)处理上,就创造了一套“有机垃圾(湿垃圾)处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各地广泛推行应用。例如,他创新地引入密闭式快速耗氧发酵工艺,有效地将湿垃圾进行分回收和利用,既解决了垃圾处理会产生的异味问题,还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是基于杨涛在行业内的专业度和影响力,他多次受邀为行业内知名企业提供专业意见或进行项目评审。如他给上海环境设计院等公司的垃圾处理方案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建议,同时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粤丰电力的技术顾问,给其在东南亚、中东的设计方案作了很多提议。
杨涛说,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类以后就是资源,用精细的方式才能让它们产生更大的价值。在他看来,推动固废处置技术在行业的全面发展自己责无旁贷,能够让废旧物品得到有效地处理和循环利用是他一直在做也会持续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