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多维创新高质发展唱响文化品牌建设 连云港:电商赋能延伸产业链 “隐居”度假品牌脱颖而出捧得双奖 向“新”而行  攀“高”争先 昔日诗情画意融入今日生活
第05版:八面来风 2024-05-29

昔日诗情画意融入今日生活

“杭黄廊道”大型媒体采风系列报道之一 范献丰

前记

一条“杭黄廊道”,名山名水“链接”名城,道不尽悠悠中国故事。

这条黄金线路上,绵延分布6个5A级景区、50多个4A级景区,联结起无数历史文化名人灿烂的人生篇章,也讲述着数千年中华文明浸润滋养的中国故事。

“杭黄廊道”意在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

本报记者此次参与“杭黄廊道”大型媒体采风和文化交流活动,本期起推出系列报道,将一路亲历感受和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一起见证和体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画面绝美却“身世”坎坷:数度易手后被焚断为两段,又因战乱流离几经辗转,其中前半卷《剩山图》如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两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举世震惊。2018年年底,《剩山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全城沸腾。

去年,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向公众开放,专门设置“富春山居馆”。

这张水墨山水画,何以让全国乃至世界情牵?

《富春山居图》之美,在记者进入杭州富阳时变得越来越具象。走在山间,转角处不期然出现亭台,步入其中,近处寒枝吐绿,远山丰茂苍茫,富春江如玉带蜿蜒,平缓开阔,江上画舫帆影,迤逦而行。以窗棂或廊柱为框,随处一望便仿佛成了《富春山居图》一角。据说当时年过八旬的黄公望就时常带着画具,且行且画。

行至富阳庙山坞的山坳中的黄公望隐居地,又恍若《富春山居图》的延续,树影婆娑,石径幽远,溪流潺潺。其中一处小院,临溪而筑,深色木材成墙,料峭山石作梯,树木簇拥为伴,名曰“南楼”,正是黄公望绘画《富春山居图》之处,黄公望称之“小洞天”。

古人以“洞天福地”代指仙境,这里却丝毫不见雕梁画栋、琉璃金瓦的华丽,只有简约质朴的一层小楼。黄公望在《秋山招隐图》中这样记录:“每当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

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不重外在艳丽,而在内心平和,诗情画意,皆融入寻常生活。

从古人向往的富庶江南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可谓“一路诗歌一路画”。从黄公望隐居地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可来到位于建德市的严州古城,正是孟浩然写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地方。

登上江边城楼,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三江在脚下交汇。这里北枕五龙山,南临三江口,山环水绕,独占风景。据说特殊季节江上烟波浩渺,会出现云遮雾绕犹如仙境的景观,正是诗人笔下“移舟泊烟渚”。

不仅有诗人笔下的幽美,如此便捷的水运也使得古严州成为千年水路重埠,南北货物云集于此,自古便是政治经济和军事要冲。古城在战国时期已建县治,迄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城墙上端呈“品字型”,犹如半朵梅花,据传为朱元璋外甥李文忠所修,因此严州古城也叫梅花城,如今这里则被称为梅城古镇。“天下梅花有两朵半,其中北京、南京各一朵,梅花城半朵”,足见严州古城的历史地位。

今天走在古城里,元代城墙诉说着历史的尘烟,12座雕刻精美的牌坊矗立于街巷,记录着古时的繁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火勾勒出夜幕中徽派建筑的挺拔清峻的线条,灯火照耀下街市林立,游客川流不息。古城清晰的规制、完整的街巷肌理传承至今,而这里的历史文脉和历史遗存,也无声融入古城的烟火气息中。

到了建德,《江清月近人》是一定要去看的。来到建德市新安江景区双江街码头,乘船前往坐落于江心的月亮岛观看沉浸式实景演出《江清月近人》。该演出是建德市推出的大型文旅项目,通过五个演出主题区域展示建德的历史与人文。而主题正是源自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宿建德江》,在这个时光之旅中,我们与严子陵、李白、孟浩然一起,共览建德新安江的江月美景,一同欣赏这一台震撼人心的旷世经典!记者 范献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