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戏《吉祥三宝》
志愿者自制戏票
手偶戏《小马过河》
“我发现他们并不是‘沉默的星星’,而是‘温暖的小太阳’。”日前,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办的“春日暖阳,星星同行”关爱特殊儿童校园融合活动中,来自环境学院的志愿者管理中心主席王新杰感慨地说。
今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4月20日,来自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0余名学生志愿者与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25名小学生志愿者,一起陪伴松江区星悦儿童成长服务中心的25名孤独症儿童(以下简称“星儿”)度过了惬意的午后时光。通过“校校联合”“社校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搭建了一座温暖的桥梁。
据环境学院团委书记籍楚妮介绍,自2017年起,该校就开始尝试以东华大学大学生+小学生志愿者家庭+孤独症儿童家庭构成的“1+1+1”融合形式来开展活动,今年除了“模拟购物”“追寻光影”“气味与情绪盲盒”等游戏环节的辅助训练外,还把往年的“模拟影院”升级成了“模拟戏院”,这是基于前期对星儿的观察后进一步创意设计的社交能力训练。
为了让星儿体验观戏的全过程,志愿者们居然凭空“造”了一座戏院——有人设计印制戏票,有人负责“售票”“检票”,还有人负责给座位编号,引导星儿凭票入座。演出前,节目策划、东华大学教师赵子铭很忐忑地说:“我从星儿的接受度入手,改编了两部儿童剧目,希望能成功吸引星儿的注意力。”来自社会儿童志愿者的小演员们登台表演手偶戏《小马过河》、两分钟独角戏《我有两个妈妈》,大学生们则激情演绎了提线木偶戏《吉祥三宝》。星儿们时而静寂观看,时而爆发出欢笑声,令全体志愿者和家长们都备受鼓舞。
为了走近特殊孩子的内心世界,九里亭外国语实验学校以自愿为原则,在小学部的班级中招募了志愿家庭。活动前,学校政教处副主任龚洁琼通过推送宣讲视频、发放活动指南等,对参与家庭作培训。来自二(4)班的王天琦告诉记者:“星儿除了不爱说话,其他的动作都跟我们一样。”此番近距离接触,也让王天琦表示会勇敢迈出下一步:“如果以后看到星儿不开心,我就会主动关心他了。”三(6)班黄浩宇的妈妈亲身参与活动后很有感触,她觉得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历此次融合活动,希望儿子能学会换位思考,今后更关爱他人。
活动尾声,孩子们将彩色手印留在“心愿墙”上,如同一颗颗星星被点亮。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公益实践,更是一次社会包容的生动课堂——“差异”不是隔阂,而是让世界更丰富的“色彩”,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温暖。
记者 金霏 文 东华大学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