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物业+居家养老”探索社区养老新路径 荣誉榜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5-05-08
宛南六村用爱填“空”,为老人提供触手可及的温暖

“物业+居家养老”探索社区养老新路径

在徐汇区枫林街道宛南六村,1018位60周岁以上居民在此安居。在老龄化率超过40%的数字背后,是千位银发长者对居家养老的深切期盼。面对“空巢不空心”的民生课题,在区民政局、区房管局的指导下,街道服务办、高建物业与宛六居委联合推出“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物业服务半径延伸至养老领域,让24小时在岗的物业团队成为“家门口的养老贴心人”。

精准服务

“三个一”机制破难题

宛南六村高建物业团队就以“三个一”(一张清单、一通电话、一次登门)为着力点进行探索,与小区独居、孤老签约结对,建立“关爱档案”,站点团队每月电访、每半月回访,小区经理与居委干部定期入户走访慰问。同时,为结对老人量身定制专属“菜单式”居家为老服务清单,发放服务联系卡。

95岁独居的刘阿姨感触颇深,去年一场台风过后,刘阿姨望着满院狼藉心急如焚。由物业保洁、保安、维修师傅组成的“银龄护卫队”闻讯即动,让被风雨摧残的小院重现生机。保洁员仔细地清理着残叶、树枝和垃圾残物;保安则两人一组,合力抬起那些被吹倒的生活物品;维修师傅检查院子里设施是否有损坏,发现问题即刻解决。“看着他们冒雨搬运树枝的背影,我从心里感动啊!”刘阿姨激动地说道。

即时响应

把专业做成家常

张贴在宛南六村小区的“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清单,罗列着服务单位提供的9项家政服务清单、8项照料服务清单、8项护理服务清单、33项维修服务清单……从5分钟响应的水电急修到季度免费管线检测,服务标准细化至螺丝拧动的圈数。

小区里的虞阿姨家里瓷砖破损影响正常生活,物业和居委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起来——仔细勘查现场,耐心询问需求,精心制定修复方案。随后,物业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拆除破损瓷砖,重新铺设。两小时后,瓷砖焕然一新。“他们一来,我就踏实了。”虞阿姨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如今,物业的“蓝衬衣”成了她的安心依靠。类似为老人代购药品、查看管线的暖心场景,在小区里不断上演。

针对高龄老人居室清洁难题推出的“20分钟快扫”服务,则体现了对老人需求的精准把握。72岁的王阿姨签约该服务后,每周都能享受物业人员带来的“清洁魔法”。从擦拭桌椅、清扫地面,到清理窗台、整理杂物,20分钟的细致服务,让老房子整洁如新。“以前擦个玻璃得歇好几次,现在家里总是亮堂堂的。”王阿姨自豪地展示干净的茶几。

多方协同

构建银龄关怀生态圈

在银龄关怀体系的构建中,枫林街道服务办还创新推出两张特色服务清单,为老年群体织就全方位保障网络。辅具租赁服务清单的16个项目通过政策解读与资源整合,实现辅具申领流程透明化,让轮椅、助行器等设备成为老人生活的“隐形拐杖”;陪诊助医服务清单的10个项目则由5家服务商提供各具特色的陪诊助医服务,既有新徐汇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双人协作的“全流程守护”选项,又有上海展大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无障碍出行的陪诊服务选项。

物业服务也延伸至老人居家生活的“毛细血管”——便民维修涵盖换龙头、通水斗、修水箱;生活照料包含倒垃圾、收被子、代取快递;每年无偿为老人清洗空调,定期排查水电隐患。高建物业还与居民区党总支定期研讨,组建党团员青年服务队,通过聊天陪伴、检查水电气等,给予老人身心双重照护。同时,小区广场还定期开展“为老服务市集”,整合物业便民服务、法律咨询、义剪义诊等社会资源,构建起“15分钟养老支持圈”。

宛南六村小区的“物业+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探索市中心老小区的社区养老新路径。老龄化社会的破题之道,往往就在“最后一米”的温暖细节里。下一步,枫林街道将联合物业公司把这一模式进一步推广到枫林其他社区,让更多老人享受到“物业管家+专业机构”双重守护。

枫林街道 供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