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7日 星期日
李翀:数字化转型的践行者 马妍:实干担当办企业  凝心聚力促发展 吕泽丰:用包容性设计敲开数字音乐之门,让千万人共“听”美好 泗泾韵意五村“硬件”优化迎来新风貌
第03版:社区服务/专题 2025-07-24

吕泽丰:用包容性设计敲开数字音乐之门,让千万人共“听”美好

宋慧琪

在数字产品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少设计者曾执着于“以产品为中心”,一味追求功能的丰富与视觉的美观,却忽略了用户的多元需求。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CIDA)资深设计师吕泽丰则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差异化创新道路,她深耕包容性设计领域,用自己的专业与坚持,打破数字世界的壁垒,让更多人能够平等地“听见”音乐的美好。

深耕包容性设计,让差异成为连接的纽带

吕泽丰的设计理念源于扎实的学术积累。在有“设计师摇篮”之称的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她初次触摸到设计的深层意义,践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持包容性设计项目时,她进一步思考如何让数字系统平等接纳多元化用户,这一思考贯穿了她在三星、抖音(TikTok)、网易云音乐等企业的职业生涯。

作为率先践行“无障碍优先”包容性设计理念的设计师之一,吕泽丰始终认为,高级的设计不是去消除差异,而是让差异成为连接的纽带,在多元世界中找到共鸣。她与国际音乐创作营Sound Lab合作打造的沉浸式多感官展览,让视障者能通过触觉与声效“看见”艺术,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她坚定地表示,包容性设计不应是事后的“补救”,而应从设计之初就融入设计系统,这一观点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向。

推动无障碍优化,架起数字时代的“无障碍交通网”

当得知中国有1700万视障用户因缺乏无障碍设计而难以融入数字音乐世界时,吕泽丰主动请缨,主导了网易云音乐包容性设计项目,将原创的“包容性本地化设计框架(ILDF)”方法论四大支柱深度融入其中。首先,她带领团队开展“包容性设计工作坊”,从“以公平为核心的UX设计”出发,对标国际无障碍标准,重新规划界面布局与交互逻辑。其次,她深入贯彻“无障碍优先设计”原则,优化屏幕阅读器兼容性,确保视障用户能通过语音指令流畅选歌、切歌。然后,她打破传统音乐标签的视觉化呈现,改用更具引导性的语音描述,让音乐风格“可听化”。优化后的网易云音乐界面,大幅提升了视障用户的操作效率,让他们能便捷地触达音乐世界。同时,吕泽丰还助力推动网易云音乐在设计流程中新增了“包容性审计”环节。

凭借在包容性设计领域的出色贡献,吕泽丰斩获缪斯设计奖(MUSEDesign Awards)金奖等国际荣誉,还受邀参加ConFig Figma设计大会、美国消费电子展(CES)等行业重要活动,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分享包容性设计经验,指导众多年轻设计师进入知名学府和头部企业,为数字包容浪潮注入新的力量。

“我们设计的不是功能,而是数字时代的‘无障碍交通网’。”吕泽丰将继续秉持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的社会价值,实现商业与人文的双赢,让数字世界的美好惠及更多人。(宋慧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