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编写的《2024赤泥综合利用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我国赤泥资源化利用领域专家、云南九州昊成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徐昊作为编委会副主任,深度参与了该报告的组织与编撰工作。报告全面汇集了国内外赤泥资源化利用的主流技术路径与典型实践案例,系统性地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推动技术协同创新与国际合作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渣,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与消费国,每年产生的赤泥超过1亿吨,历史堆存总量巨大。由于其强碱性(pH值高达12~13)及可能含有微量重金属,赤泥的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还存在环境风险。因此,推进赤泥的资源化利用,是铝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
面对这一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徐昊长期专注于赤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获得多项核心专利,参与构建了国内较早系统化、规模化且技术路线完整的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该体系致力于将赤泥转化为可替代性资源,为缓解我国铝土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全球铝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具备经济可行性的技术方案。
在技术落地与工程推广方面,徐昊牵头开发了多项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编著的《2023泥综合利发展报告》显示,云南九州昊成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处理赤泥总量占国内年排放赤泥量的1/10,约为1500万吨/年。由他主导建设的国内首条处理几内亚铝土矿赤泥的生产线,创新采用低温法回收氧化铝,将赤泥综合利用率从行业常见的较低水平提升至60%以上,拓展了赤泥资源化技术路线,为同类资源的高效回收提供了新的工艺选择。
此外,徐昊团队建成国内首条赤泥提取高铝钙的工业化生产线。高铝钙产品可作为铝土矿资源的重要补充,显著降低氧化铝生产成本,同时在提取过程中还可将含铁的矿物进行回收。该技术已与中国铝业集团推进规模化合作,实现年产全铁含量50%的氧化铁粉142万吨,项目综合减排率达到35%。通过将赤泥转化为高铝钙等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有效减轻历史堆存带来的环境压力,也为缓解国内铝土矿资源紧张开辟了新的替代途径。徐昊在赤泥治理与高值化利用领域的技术实践,正在为全球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
(朱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