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7日 星期日
跨越转型关口 激发创造活力 亲情割不断 统一不可拦
第4版:要闻 2019-01-02

亲情割不断 统一不可拦

日前,“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主题研学活动举行颁奖仪式,三十三位台湾青年获奖图视觉中国

沈月明

40年前的一纸文告,像一只飞越台湾海峡的和平鸽,炮声戛然而止,坚冰开始消融。

今天,《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两岸关系非凡历程,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4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是时代的召唤。1979年元旦,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中华大地开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人心思变,人心思富。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彼时与日本邦交正常化也已有7年,中国的国际环境、台湾地位的国际共识,至此已焕然一新。而更重要的是,两岸分离至此已经30年,大批当年背井离乡赴台的大陆人,已渐至老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深深触痛了两岸中国人的心:……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人心思归,人心思统,这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两岸亲情和历史潮流。

《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政策措施。这封宣告,更像一封家书,没有怒气,没有怨言,只有友爱真诚和殷殷亲情。《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举措,包括尽快实施通邮通航,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参观交流。以此为起点,两岸交往开启了正常化历程。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隔绝40年的父母子女、兄弟、夫妻,曾经遥不可及的双手终于握在一起。但也有太多太多令人唏嘘的时代悲剧:当老兵回到家乡,流干了眼泪的母亲刚刚去世;当年的新婚妻子终于等来心上人,但老兵归来已难续夫妻……再多的电影、再多的报告文学也诉不尽两岸隔绝40年的民族悲剧,也写不尽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的热切盼望。

1992年11月,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两岸相关人士为此付出极大努力,得来殊为不易。

就在这一年,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台湾师范大学来沪交流活动,认识了一位台湾同学。数年书信交往,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文化,让我深刻感受到台湾与大陆人文相亲,骨肉相连。

从小三通到大三通,从开放台胞来大陆经商到开通台湾自由行,台湾、台湾人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大陆人的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台湾人开的商店,我们的同事可能是台湾人,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到台湾旅游,享受宝岛美食和美景,回来分享普通台湾人的平和真诚和彬彬有礼。

以2017年为例,两岸人员往来878万人次,贸易额1994亿美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175倍和132倍。两岸之间,终于又变得如此紧密。

然而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过去数十年间,总有一些漠视民族亲情、罔顾民族大义的分裂分子,兴风作浪,试图以螳臂之力,撑开向祖国慢慢靠拢的台湾宝岛。但两岸和平统一是台湾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台湾和平统一的力量不可阻挡。而大陆伸向台湾的手永远不会缩回,热忱的目光永远不会闪避。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高瞻远瞩,英明决断,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晤。笔者当时在现场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当两位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习近平说: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台独”势力不甘于两岸统一的历史潮流,不断干扰两岸统一进程。但去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再次表明,“台独”不得人心,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习近平在今天的纪念会上说: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他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表达了大陆对两岸统一最真诚的意愿。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