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低温“慧眼”将探火星有无干冰 两小时奔忙连喝口水都顾不上
第2版:上海新闻 2019-02-10
春节返程客流高峰来临 记者跟随机场值机人员上班

两小时奔忙连喝口水都顾不上

林鑫在检查自助值机机受访者供图

今天是春节黄金周长假的最后一天。昨今两天上海两大机场、三大火车站都迎来了假日第一波返程客流高峰。而为了旅客在节日期间的出行更加顺畅,许多“交通人”一如既往地“照常上班”,很多人甚至连“节日的概念”都没有。昨天,记者就跟随春秋航空地面服务部虹桥值机值班主任林鑫,奔忙在服务返程高峰的第一线。

今年是虹桥机场T1升级改造后经历的第一个春运,也是春秋航空和上海机场在虹桥T1试运营“国内航班全自助流程值机、登机”的第一个春运。所谓“全自助”,是指旅客从值机办票、托运行李、安检验证、登机等流程,“理论上”都可以自助操作,但很多旅客不熟悉这些流程,所以春秋航空还是安排了人手帮助旅客使用自助设备。林鑫和他的十多名同事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记者在虹桥T1看到,28台自助值机机分散在值机大厅里,18台自助行李托运机则一字排开,“为了给特殊旅客提供方便,我们还保留了6个人工柜台。”林鑫说,他们的工作不是在大厅里巡视,及时帮助旅客使用自助设备,就是在人工柜台值班,“看似简单,要做好却很难,要有眼力,要始终保持一颗服务好旅客的热心,比如前几天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来值机,虽然他自己什么也没说,但工作人员看出他不舒服,果然他发高烧了,我们就帮他到医务室拿药、送他登机、联系他的家人。”在现场,只见他一会儿教旅客怎么打印登机牌,一会儿带旅客去称重行李,一会儿又到行李自助托运机前帮旅客操作……两个小时内,他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尽管只是在值机大厅内“转悠”,而记者从手机计步软件上看出他这段时间里多了4000余步。“从凌晨4:30上岗(第一个早航班是6:30起飞),到晚上最后一个航班22:55离港,除去必要的吃饭、休息时间,一天在岗时间起码10个小时!”林鑫说。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航班正常”,“春运期间,旅客们不是要回家团圆,就是出去旅游,遇到航班延误甚至取消,心情肯定不好;对我们而言,一遇到航班不正常,压力就会非常大,工作量也会急剧增加。”前些天有个周边城市的航班,因为当地天气不好备降到虹桥机场,“又是安抚旅客,又是安排住宿,又是协调后续航班……那天忙完下班,已经凌晨1点多了,离我前一天凌晨起床上班都过去将近22个小时了。”

今年林鑫30岁,已在春秋航空工作八九年了,“我们班组平均年龄约26岁,都是需要开始照顾家里的年纪了,但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对家里永远有亏欠感!”林鑫表示1岁小女儿现在还不懂,估计等她再长大一点,要“查”爸爸为什么要隔一天才能见到了。

林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是做一休一。工作日凌晨离家、半夜回家,确实连家人的面都见不到。“这样的工作节奏,让我们忘记了什么是节假日,反正不管是什么日子,轮到你值班你就要上班。”除夕那天,林鑫轮休,可以陪家人吃年夜饭,“但吃完年夜饭,我就得睡了,因为初一上班呀;我的一位同事,俞珏玮,刚有了一个儿子,但小孩一出生就得了肺炎,他也是坚持在上班,对家人确实照顾和陪伴太少。”但工作和奉献是有价值的,如今虹桥T1自助值机率已超82%,自助托运行李比例超过78%,就是林鑫等人辛勤付出的回报。“前几天有位老人独自坐着轮椅来坐早航班,而且连身份证都没带,我们就带他去办临时身份证明,送他上飞机,老人一个劲地说‘谢谢’,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很值得’。”本报记者 金志刚

记者手记

给他们一个微笑

一年一度的春运,历时40天,在这40天内,无数“交通人”既是在做一份工作,又在“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别人的团圆、放松,他们与家人分离、在岗位坚持。

我跑大交通条线已经十几年了,每年春运都要采访很多交通行业的一线员工,他们的朴实、坚韧、勤奋、担当,每次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也一年一度地“受到教育和鼓舞”。

林鑫只是千万人中的一个。我至今还记得有一年春运我采访铁路上海站上水工顾银娣,她的一席话可能最能反映“交通人”的心声:“我们这个工作,说大白话,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但你说我们没有点奉献精神,没有点牺牲精神,我看也说不过去!”他们的付出,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让春运之路畅通、路上之人畅心。所以,当我们坐飞机、乘火车、搭长途汽车时,不妨对为你微笑服务的“交通人”回以一个微笑,同时多感谢他们、理解他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