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影像说话 中国式团圆
第9版:夜上海 2019-02-10

影像说话 中国式团圆

◆今天的大光明电影院

申之魅

◆边纪

《过年》

成为经典

逢到过年,就想到《过年》这部影片,想到李保田与赵丽蓉饰演的父母,在全家围着餐桌团圆的日子里,端出的那精彩的最后一道菜。《过年》改编自舞台剧,以春节为背景,讲述了大年初一发生在东北程姓家庭的琐碎家事。13口人,三子二女。懦弱的大哥,贪婪的大嫂。研究生二哥带着女友回家过年,沿海考察希望得到父亲的赞助。小儿子好吃懒做,无业,却要靠父亲的钱结婚。漂亮的二姐从小在南方长大,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任性的婚事心怀负疚,过节前来,给家里人每人一样礼物。人品败坏的大姐夫却逼迫老婆回娘家诈钱……《过年》集中了许多中国好演员,除了李保田、赵丽蓉,还有葛优、梁天、六小龄童、史兰芽、丁嘉丽。

过节热闹红火家人团圆,但也因各人心思不一,而爆发矛盾冲突。悲喜之中,见出人间百态,人之常情。李保田饰演的父亲,过年端上桌的最后一道“菜”就是他在外务工一年的钱。无声胜有声,老爷子话不多,可是他对大家庭的责任感,对子女的爱,我们深受感染。

此外,那漫山遍野的雪景,在雪地里冷冻的鱼、肉、排骨,孩子要压岁钱,围桌的人们,都传递出浓浓的过年氛围。

《过年》以家常人伦的深刻、好看揪心的闹剧气氛与教科书级的表演而成为“过年“的经典影片。

《饮食男女》

亲情的和解方式

饮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内容,是维护亲情的重要方式。《饮食男女》在这方面显示了精心的构思。丧妻多年的老朱是一个大厨师,退休后和三个女儿住在一所老宅子里。每天他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出一桌丰盛的菜肴,以此来联络与女儿们的感情。但三个女儿各有不近人意的地方。老大是一个中学教师,刻板,不婚。老二有做菜天赋,但性格倔强,与父亲不和。老三正在上学,情窦初开。父亲失去味觉,孤独;但最后,在二女儿掌勺的家宴上,又恢复味觉,并同时宣布自己要建立新的家庭。影片展示朱家厨房的设施与老朱杀、切、洗、炒、烹、煮的镜头细腻如画,极具魅力。中国传统饮食显示了中国家庭对团圆的渴望,老朱的心事也像许多个中国式家长一样,希望女儿们对他敞开心扉,但他自己是不擅言语的。相濡以沫、共同成长的历史总要过去,新生活、新命运不由自主而来,有感伤,但也必有喜悦。而亲情总会找到它和解的方式。

《过年好》

亲人在,家才在

电影《过年好》由中国台湾导演李宗熹的话剧《守岁》改编而成。北漂14年的女儿在听到父亲出现阿尔茨海默症前兆后,携美国留学回来的外孙女回到老家,和闻讯而至的同学们一起变着法子忽悠父亲去北京居住。老爷子曾是一个教化学的老师,独居老人只有在过年时才能见到女儿与外孙女。三代人各有自己的价值观,外公是传统的,女儿离婚又北漂打拼,外孙女性格叛逆无惧压力,还带来了ABC男朋友……年夜饭的餐桌,来之不易的家庭团圆眼看着火星点点,但家庭的冲突与桌上的暖锅一样,有着喜剧的气氛。彼此的隔阂与不理解在放松的气氛中爆发,然后彼此走近。

冲突与和解,像是节日主题的交响曲。外公除夕走失,一家人全力寻找,朋友们也来寻找……

家与亲人,是我们最珍惜的。在亲人面前,我们最真实。

《红楼梦》

欢宴,大家族刷“存在感”

《红楼梦》系列古装剧情电影,共6集8部,谢铁骊、赵元执导。由夏菁、陶慧敏、傅艺伟、刘晓庆主演。史湘云的诗会“螃蟹宴”,凤姐的生日宴,贾母请刘姥姥的欢迎宴,元宵之夜赏戏猜灯谜……喜气洋洋的一场场欢宴,花团锦簇的餐桌,各色人等的表现,各人不一的心思,参差错落、繁复好看。好时光如此之短,喜与悲的转折如此之快,绚烂与覆灭不过刹那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以刘姥姥这样一个外来的角色,来探寻贾府的秘密,观察大家族人员的配备,何其妙!自当笑料,也冷眼看富贵。终了,富贵如一盘散沙,而农妇刘姥姥竟然解救了富贵者的后代。

我喜欢的电影院

>>>上海影城

遇上国际电影节,我总爱选择一二部注重音效的电影,去新华路上海影城东方巨幕厅观看。那里有1058个座位,观大片不会有稀落孤独反差,观影容易感受到知音共鸣。那里的英国哈克尼斯巨型白色幕布,还原影片色彩非常亮透。具备这种幕布的影院上海只有两家。进入影院,看看头顶和左右的音响,就知道这里的杜比音效系统特别棒。前年在这里看二战大片《敦刻尔克》,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特别逼真灌耳,令人感到震撼。 陆海光

>>>国泰电影院

童年,我住在淮海路622弄,那时叫泰山公寓,我的家就在7号。沿淮海路向西就是国泰电影院了。国泰是我们心中的圣地,这不仅是电影的缘故,更是那些格调幽默的电影海报,深深打动着我们儿时的心扉。正是那个拐角,承担了我艺术与人生眼界及格调的启蒙。 李刚

>>>东湖电影院

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东湖电影院”,这是我童年的天堂,它坐落在东湖路上,隔壁就是“东湖路小学”,电影院前面有一个院子,院子的花坛上,种着鸡冠花,还有串串红,我们去看电影的时候,看见花开了,会偷偷把串串红的花芯拔起来,在嘴里一抿,那白色的根底,有一点点甜味。我们会互相问道:“甜吧?甜吧?”我看的第一部立体电影,现在叫3D电影,在1962年的时候,就是在“东湖电影院”看的,看电影之前,老师让一个事先看过电影的同学,在讲台前介绍,怎么戴上眼镜,那汽车会直接开到你身上来的。说得我们又好奇又害怕。那部电影叫《魔术师的奇遇》,3D电影,半个世纪前,我们就看见它了! 彭小莲

>>>大光明电影院

我小时候住在淮海路上的石库门里,学校组织观摩电影,十有八九是去大光明电影院。工作后,在上海音像资料馆的片库里发现了很多关于大光明的老影像,才知道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电影院。它曾是远东第一影院,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亲自为它开张剪彩。当时很多住在东京的日本人要特地赶到这里,才能追上最新的好莱坞电影。为了让不懂外语的观众也能无障碍观赏外国电影,大光明引进的“意译风”耳机(earphone)成为全球首创,美国著名华裔明星卢燕女士当年就是“意译风小姐”,类似于现在的同声传译。它还是许多年轻人约会的首选地,为了值回票价,有些人在开场前和散场后都要去感受一下大光明奢华的厕所。

2018年,大光明迎来了90岁的生日。带着英文名字“Grand Theatre”的灯塔彻夜亮着,照亮着每一个人的电影梦。

施依娜

>>>永华电影城

我最常去、也最喜爱的电影院是永华电影城。我在陆家嘴上班,每次回家路上都会经过徐家汇商圈,有什么想看的电影,直接可从地铁徐家汇站下来,然后进入恒隆广场坐电梯上楼到该电影院,非常方便。永华电影城于2002年由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共同投资开办,管理规范,设施精良,既有历史底蕴,又不断翻修改造、与时俱进,所以也一直让我抱有好感。此外,我与永华电影院还有一点渊源关系:永华电影城的名字是上海一位老领导所题,当年是我促成其事并在第一时间交给永华电影城的经理,所以,现在一看到永华电影城的名我就感到很亲切。 赵建中

意无涯

团圆是春节的主题。“圆台面”是实现团圆的基本手段。咱们中国又是美食王国。关于温暖餐桌的电影一部又一部,亲切如我们的日常,复杂如我们的人情。人间的“烟火气”当然是艺术所要隆重表达的。而为什么像《过年》这样的电影,即使有不快,有矛盾,我们还是感到家与亲情的可贵。举家上下,推杯换盏,瞬间融合,笑声朗朗,此乃人间理想,也是艺术高潮。

中国人的爱家、牵挂子女,中国人对节日与团圆的重视,平常心在大时代里的动荡变化,亲情会经受怎样的考验,有隔阂与不理解的代沟如何弥补,等等,这方面可拍的电影可以是很多的。艺术家要做有心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