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脚踏车(中国画) 全都多趣和浪漫 给她点赞 红色力量 脚踏车 《弟子规》与感受力
第21版:夜光杯 2019-03-29

红色力量

徐海蛟 整理

一场病,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念。三十多年前的事依然历历在目。那年,七十多岁的祖母皮肤上突发红白相间的斑块。到医院一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医生说病情凶险,只有输血才能延续生命。祖母养育了一大家子人,慈祥温暖,我们都不想失去她。我第一个跑去医院要求给祖母献血,医生一检测,摇了头,血型不匹配。接着,父亲、母亲、弟妹们,血型都不匹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血源稀缺,不像现在能统一调配,我们全家陷入了死亡的恐慌里。

节骨眼上,医院找到了血源,一位匿名献血者出现了,为祖母输了两次血,祖母病情迅速好转,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可无论怎样打听,我们没能找到那位好心人,他隐匿于茫茫人海中。

祖母的事让我萌发了献血的念头,由此踏上一条“不归路”。起初,每次献200毫升,后来改为400毫升。起初一年献一到两次,后来一年献十次八次。起初献全血,后来献成分血。2000年冬天,我接到宁波市中心血站电话,他们说急需成分血。这个紧急电话让我想到血站一定碰到了用血难题,否则不会特意给志愿者来电。那天,冷雨交加,我骑着摩托车冒雨去了血站。两位医生在等我,瓶架上挂满了各种吊瓶,看着还是有点发憷的,不过想到血能救人命,便没那么怕了。

我献血,还做献血宣传。总觉得靠一个人,靠一腔热血还是不够,我想带动更多人。不过在农村,老百姓大多对献血有误解,他们非常看重身上的血,不是说“一滴血三碗饭”嘛。我想消除大家误解,想让更多人知道献血既能助人,又无损健康。每次去血站,都带回一大堆宣传资料,让村民,周围的人慢慢了解无偿献血知识,了解一个小小举动能救人性命。这事吧,说多了,老百姓也接受了。2004年7月,宁波市血源紧张,我跑到村里广播室一喊,不一会儿,竟有20多位村民前来献血,他们一天间献出了6000毫升救命血。

我是一个小业主,在宁波南郊古林镇经营一个小小地板厂。经我的不断传播,地板厂里十多位员工,除了一个身体不符合献血条件,其他个个都是献血志愿者。我们地板厂有个规定,谁去献血,厂里报销来回出租车费,报销午餐费。有时我也亲自开着厂里的面包车送他们去献血。

2004年,我和好友陈贤德、杨永元参加了浙江省无偿献血志愿者表彰大会。这个大会让我们坚定了要将献血这件事做得更大。回来后,三人成立了鄞州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伍成立,很快发展,几年间,队员就到了600名左右。2009年,我们将队名改为“宁波市鄞州区红色力量慈善义工分队”。到今年,红色力量已有1160名成员。红色力量已经成为爱与奉献的标识了,我们的队伍里涌现出了一大批献血明星。红色力量一个月组织两次到宁波市中心血站献血,一年组织四次到上海市血液中心献血。这些活动都是自发的,费用也由自己解决,十多年来,我在组织无偿献血中的个人花费近四十万元,但我觉得这事值得。

2014年,国家给了我一个很高荣誉,我获得了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荣誉无价,它更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我一生走在这条路上。

我是郑世明,宁波古林镇西洋港人,当过兵,是共产党员。18年来,我个人累计无偿献血15万毫升,相当于30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