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娃河边念书时,曾经目睹一头银发的徐中玉先生迈着矫健的步伐掠过,速度之快,我们这些刚刚进入校园的少年人仰慕其名,都只能行注目礼。而彼时,他已是耄耋之年。徐中玉和老邻居、老同事钱谷融先生一样,都住在华师大二村的小楼里,校园里慢悠悠散步的钱先生和健步的徐先生,是年轻学子眼中的高山,也是宝。
徐中玉先生一直躬行于大学语文教育领域,是该领域的灵魂人物,在他看来,语文本身传承着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他曾说,在《大学语文》问世的这些年来,我国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编者一直坚持以精选我国丰富优秀的文化、文学遗产为主,择优选入教材,作为感悟、熏陶、启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材料,从来没有动摇过。
生命之火虽然熄灭,但是徐中玉先生传递出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依然在,生生不息。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