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爱舞者的必选 “法兰西之光”名不虚传
第15版:文体新闻 2019-07-05
从《天鹅湖》一秒入戏到《舞夜巴黎》一舞动人

“法兰西之光”名不虚传

本版图片均为记者 郭新洋 摄

被誉为“法兰西之光”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在沪为期一周的演出今晚落幕。此前,这家成立350年的芭蕾舞团带来的努里耶夫典藏改编版《天鹅湖》,凭借从舞台到服装高度融合的莫奈画风,以及将出神入化的技巧融入戏剧性表演的特质,让人惊艳,有舞迷连看3场连连称赞。而昨晚,舞团奉上的聚集编舞大师威廉﹒福赛、克里斯朵﹒派特、杰罗姆﹒罗宾斯的现代芭蕾短篇作品的精选集《舞夜巴黎》,又让人看到了这支世界一流名团在现代舞探索编创路上不断前行的脚步。

莫奈画风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带来的这版《天鹅湖》,恐怕是如今大大小小数百部《天鹅湖》中最简洁而不失意境的一部。整个舞台几乎空无一物,唯两边4根“大理石立柱”,不见任何金碧辉煌的装饰,但远远望去,能看到拥有历史年代感的细细灰黑色纹理,有着低调奢华的气场。场景交替全靠幕布更换,而最美一幕是天鹅公主和王子相遇相知时,那一池湖水在雾气氤氲里朦胧而迷离,难怪人们形容这场景“就像莫奈的一幅画”。

事实上,莫奈的画风统一了整部剧的风格,不仅是舞美,还有服装。除了天鹅所穿的是纱制裙子,宴会的服装都是轻薄、层次丰富、有垂坠感的类似丝绸质地的舞裙。颜色也以柔和的粉色为主。就连王子头上的皇冠也具有古典元素却不失现代感。

明星舞者蕾欧诺·博拉克和热尔曼·卢维作为首发阵容出场,和很多技法高超却让人有距离感、略微“冷漠”的王子公主相比,他们的演绎情意绵绵、感人肺腑。卢维的弹跳和对力量的精准掌控令人惊叹,每次起跳和回落都能做成动图教课示范,看似难度极高的技巧在快节奏的舞蹈中“挥洒而出”,竟是举重若轻、浑然天成。

博克拉的表演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初遇”时的惊慌失措,微微颤抖翅尖的她,本能回避却又忍不住偷望着眼前这个俊美的年轻人。博拉克将天鹅凄惶的姿态和少女的娇羞完美结合。黑天鹅“空降”王子的宴会,上一幕还清纯高雅的博拉克瞬间“变身”,她演绎的黑天鹅邪而不妖,特别有魅惑力。下一幕,她又变回了凄哀欲绝的白天鹅,继续这一曲让人悲伤的爱情挽歌。

《天鹅湖》是百多年来盛演不衰的芭蕾经典,极为难得的是,鲁道夫·努里耶夫这一改编版,在舞者的精准演绎下,为程式化的“套路”中注入充沛的情感,让人一秒“入戏”。

法式情怀

昨晚和今晚登场的2场短篇精选《舞夜巴黎》,聚集3位世界级编舞家威廉·福赛、杰罗姆·罗宾斯、克里斯朵·派特的代表作品,为中国观众重新诠释“舞夜巴黎”的法式情怀。

用如今十分流行的“雾霾蓝”统一演员的服装色泽,在柔和灯光中,让人忽略所有其他而只聚焦于“舞”,这或许就是威廉·福赛在舞蹈《布莱克作品I》中所要追求的“先锋性”,以及在舞蹈技艺上体现出纯粹质感。

这一部于2016年创编的作品,是福赛和英国电子乐新星詹姆斯·布莱克首次合作的作品。流行乐带来的贴近当代审美的旋律,愉悦、朝气,诗意又充满希望,洋溢着对青春的赞颂。而随着这节奏翩翩起舞的舞者,带来的却是最传统、最古典的舞蹈技艺——在《天鹅湖》或是《吉赛尔》等古典芭蕾经典中常见的动作。有人说,这是福赛致古典芭蕾的一封情书,它象征着编舞大师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同样在精致优雅的现代音乐曲调中大量融入法国古典芭蕾的经典技艺的,还有詹姆斯·布莱克的作品《夜晚》,编舞杰罗姆·罗宾斯以舞蹈致敬肖邦,主要灵感源于作曲家赫赫有名的夜曲。作品本身绵长而诗意,3段双人舞代表了3个生活片段中的爱情故事。此番来沪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最杰出的3对明星演员分别承担了3段双人舞,无可挑剔的演绎圆满了整个“夜晚”。

当然,昨晚最震撼的演出莫过于克里斯朵·派特编创的《四季卡农》,作品的背景音乐选用维瓦尔第的《四季》,是派特一直珍爱的曲目,经由马克思·李希特改编,音乐充满前卫之感。整部作品没有独舞或是双人舞,54名舞者撑满整个舞台,或聚或散随着队形的转换和波浪型演绎,展现的是大自然的四季更替——春天幼苗破土、夏天风吹稻浪、秋天鸟儿迁徙、冬天万物蛰伏……舞者们随着音乐的律动用肢体描绘出一系列连绵不绝、环环相扣的画面,就连他们呼吸的节奏,都成为“舞蹈”的一部分,“承包”了昨晚最热烈的掌声。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