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这里展示的是不是和老母鸡下蛋有关的藏品?看看,两只肥肥的母鸡,生下了两只跟它们差不多大小的鸡蛋。不是,如图所示都是胡椒粉料瓶。
中国人不太喜欢吃胡椒粉(尽管中医认为它辛热辛温),小饭店的餐桌上一般会放一只酱油瓶,一只醋瓶,还有一只辣酱罐头。
而欧洲的餐桌上一定会放一只胡椒粉瓶和一只盐瓶,因为洋人(尤其是美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吃牛排或者吃面时,要吃得咸淡正好味道鲜美,似乎必须撒上一点胡椒粉或者盐。撒胡椒粉时,其小幅度动作很是潇洒很是文雅,想来也是洋人用餐礼仪的一部分吧?
洋人吃胡椒粉吃得多,各种胡椒粉料瓶自然也多,于是,料瓶的材质逐渐考究起来,造型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我不是专门收藏胡椒粉料瓶的(收藏这一门的人暂时还没有听说),我只是到国外去旅游时,随意买了几只造型特别的小瓶子小罐子,没想到把这些瓶瓶罐罐归拢来细看,它们竟然都是胡椒粉料瓶。
如图,中间的那个三只脚的胡椒粉罐子就很考究,铜镀银,造型是鸡蛋形,顶部是一个灵巧的圆点,圆点下面有十多个小洞,底部刻有几行英文:MAPPIN WEBBS——大概是这料瓶的牌子,LONDON SHEFFIELD——翻译过来是伦敦谢菲尔德。伦敦和谢菲尔德是两个城市,相差几百公里,这大概是出品这款料瓶公司的两个地方吧?总公司和分公司吧?
这个三脚料瓶是我多年前到斯里兰卡淘来的,价格大概相当于人民币90元。它包浆浓厚,肯定是有七八十年“高龄”的老玩意儿。
后排那个高高的大型的胡椒粉料瓶也是铜质的,包浆更是漂亮,它是我在新西兰的汉密尔顿小镇的一家店里淘来的,只花了8欧元,合人民币64元。我估计这个胡椒粉料瓶以前是餐厅里用的,因为家里吃饭时用这么大的家伙有些鱼大水小。
前排的两只瓷质的老母鸡是我在柬埔寨买的,黄黄的嘴,红红的鸡冠,蓝蓝的翅膀,憨态可掬,我是当它工艺品买的,拿到宾馆里才发现鸡的背上有洞,一只背上开了两只小洞,另一只开了三只小洞,原来是胡椒粉瓶和盐瓶。
两只老母鸡的后面是两枚鸡蛋,虽然也是瓷器的,但是其颜色和大小几乎和真鸡蛋一模一样,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同样,其中一只蛋上有两个小洞,另一只蛋上有三个小洞;一只是胡椒粉瓶,一只是盐瓶。不知道它们是哪个国家出品的,也忘了花多少钱买来的,只知道它们不是新货,有些年头了。
图中后排左面的那个罐子是我在克罗地亚买的,很便宜,好像就值人民币十几块钱。我拆开那罐子看,发现它还带有磨碎胡椒的功能,只要把胡椒倒入,然后摇动顶部的摇柄,摇柄下面连着的铰刀就会把胡椒磨成胡椒粉。同去的驴友说这是磨咖啡豆的,不是磨胡椒的。
外国的很多牛排店都会提供木质的(橡木和榉木)胡椒粉研磨器,让客人当场磨碎当场吃,Just try it,转动罐子的上半部,磨碎的粉末就会从下半部撒出,很是有趣。
胡椒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没瞧见胡椒前面那个“胡”字吗?洋人的胡椒粉料瓶千奇百怪,推陈出新;而中国的料瓶则讲究年代久远,有掐丝珐琅彩的,有清代瓷器的,有银子做的,非常考究和精致,拍卖起来几千元一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