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图
从慢性病自我管理入手
社会动员、医患合作、同伴互助、自我管理,上海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走出独具特色的道路。2007年开始,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项目,从慢性病自我管理入手,借助清晰优化的技术路线、内容规范的课程教育和形式多样的技能体验,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逐步在全市所有社区推广。
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参与者以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为主,立足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和疾病管理两大支点,对接社区慢性病人群的健康需求,同时将健康自管小组作为社区健康促进的群众性组织和平台,确保覆盖全市所有居村委。
上海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深入社区和工作场所,以目标群体的实际健康需求为导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围绕多种主题,传播健康自我管理理念和技能,不断扩大健康自我管理覆盖面,树立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个人责任意识,提升市民的健康素养。
特色做法扩大受益人群
近年来,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已形成特色做法。例如,在膳食营养、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与管理等领域,深入挖掘、梳理各类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人群健康促进适宜技术,通过组员的传承和演示,在社区居民中推广使用;鼓励自管小组创新活动,遴选出兼具科学性、互动性、趣味性,聚焦实操技能及意识行为改变的优秀方案;组员们以志愿者身份投身健康生活方式宣导、慢性病管理与防控、传统爱国卫生等社区健康公益活动,通过现身说法、示范演示、向家人、邻居有效传播健康的理念和技能,扩大健康自我管理的受益人群范围。
各区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创建过程中呈现亮点。例如,宝山区每年设计印制《宝山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指导手册》,设计四大系列共20堂课程,为小组提供菜单式服务;浦东新区开展“星级小组”分层管理模式,在技术指导力量配备、支持工具和学习资料发放、年度评选奖励等方面向高等级及优秀小组倾斜;静安区寓教于乐,通过开展健康微讲座、趣味运动、中医小技能、公益活动等,提升组员参与积极性。
每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
经过十几年推广,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得到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建有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2.8万余个,55万人参与活动,覆盖100%居村委。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城市建设的“上海经验”总结为“群众参与,健康之道”,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健康上海行动》明确,大力推进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增强公众个人健康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不断扩大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推进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多元化、规范化发展。至2022年和2030年,参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分别达到85万人和120万人。未来的健康上海,要让所有上海市民都懂得:“阿拉要做健康的主人!”
通讯员 宋琼芳 本报记者 左妍
专家点评
“我的健康我做主”,让老百姓对自身健康作出理智的选择,既是增权型健康教育的目的,又是健康促进的核心原则。上海以“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路径,一是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和各级政府及专业部门的大力支持,营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比较规范地开展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从而有效地帮助了个人和社区增权,让市民学会了健康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健康素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 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