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来临港,是顺势而为” 临港的诗和远方 “1+4”政策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第3版:要闻/临港观潮 2019-10-18

临港的诗和远方

宁欢

作为临港新片区揭牌“双满月”的一份厚礼,今天上午,临港新片区发布重磅产业新政。如果说“满月”时推出的人才、金融政策是一种放之“临港”皆准的“普惠型”福利,今天推出的系列产业政策,则精准聚焦临港新片区的发展重点——打造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

上午,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9时30分才正式开始的发布会,到9时会场几乎已经坐满。人们早早到会,迫不及待翻阅起刚刚出炉的淡黄色封面小册子——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若干支持措施(简称“1+4”产业政策)。

“在这本30页的小册子中,将‘1+4’产业政策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覆盖面比较全的产业政策体系,属于全国首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告诉笔者,直到昨天晚上,还在和团队伙伴们一起做最后的修改,并对此做了全面的解读。

他介绍,为了把企业的诉求落实到细则之中,解决他们的痛点,有关部门邀请了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行业机构开展座谈会征求意见。同时参考全国活跃度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对产业支持力度较大的几个区域进行政策学习,做到优于等于同类项目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此外,还专门制定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四大产业政策,明确新片区重点发展方向的同时做到精准聚焦。具体说来,“1+4”产业政策的支持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普惠型的,只要企业达到一定门槛就可申报,经评定后支持其快速推进规模化发展。另外一种属于专项支持,比如研发类、创新类、技术改造类等,申请以后经过专家评审立项就可获得支持。”

在国际竞争中,“卡脖子”之痛让人们如鲠在喉。在新出炉的产业政策中,笔者注意到,“卡脖子”“国内首创”成为出现的“高频词”。比如,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产业中,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突破,主要是与技术研发相关。在产业政策中,不仅支持技术本身,也支持它形成产业化发展。具体包括:支持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项目,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或核心部件实现首台(套、批),以及支持采购区内企业研发、制造的产品及服务等。

好马配好鞍,好技术要落地,“工匠精神”、生产能力不可或缺。为了提升生产型企业产业能力建设,在新出炉的产业政策中,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推进智能化建设、支持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支持特殊重大项目。比如,原来已经建厂的企业,政府部门也鼓励其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5G等相关技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还对一些特殊重大项目给予了特殊的支持,对于符合临港新片区产业导向、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等条件的特殊重大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支持。

临港新政频出,不仅仅是为了眼下的聚人气、引投资。浦东开发有句老话,“要站在地球仪旁思考”。临港新片区从成立伊始,便充分发挥“特”字优势,通过政策杠杆,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放眼未来,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次推出的新政策中,着力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包括给予国内高新技术认定企业一些补贴,支持培育科技“小巨人”,对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的企业也给予支持。此外,还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国内国际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因为这涉及话语权的问题;话语权越强,意味着国际竞争力越强。

“不管是总体产业政策还是4个专项产业政策,都有一条细则鼓励采购园区内非关联企业的产品,这实际上就是希望形成产业化的经营。产业链条越完善,对企业来说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利于新片区的产业集聚,这是互利共赢的。”顾长石说。

按照临港新片区的规划,将拿出再造一个浦东的大手笔;到2035年,新片区生产总值要实现超过1万亿。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支持措施中,重视经济发展,却也不唯GDP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政策中,专门对绿色发展提出了具体支持举措,如对规范化收集、分类、暂存及处置危险废弃物的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给予危废处置费用的支持等。

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步履中,“寸土寸金之地飞出金凤凰”的诗和远方不再遥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