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模特头像虚构美女身份,用统一话术与客户微信聊天,谎称自己经营手工艺品店,为讨彩头诱导客户发红包。日前,犯罪嫌疑人邱某杰、初某祥等17人被闵行区检察院以诈骗罪起诉至区法院。
今年2月19日,自称小桐的女生加了小伟(化名)的微信,并给小伟发自己的照片、自画像,以及自己到孤儿院看望孩子的照片和视频。
2月25日,小桐告诉小伟,家人让她在工作之余,接手姐姐开的手工艺品店,希望得到小伟的支持。当月27日,小伟给小桐发了一个微信红包,祝她开业大吉。之后,小桐又以520、2019两个数字有特殊含义,让小伟分别转5200元和2019元。当小伟表示没钱时,小桐就撒娇让他想想办法,或者找朋友借。小伟拿她没办法,答应去借,但也让小桐能截完图后就把钱还回来。小桐则不置可否,只是让小伟发。
“发完这两个红包,我就感觉被骗了,她开业为什么要我发这么多红包。”小伟称他当时就质问了小桐,但小桐只是说有事就不理人了。小伟让她退钱时,小桐也是一直回避。无奈之下,小伟告诉小桐,如果她再不退钱,自己就去报案了。这句话一说,小桐很快就退了3344元和888元回来。小伟继续追讨剩下的钱,但小桐就不再理人。最后,小伟选择报警,由此案发。
经调查发现,“小桐”是黄某祺(在逃)、邱某杰等多名犯罪嫌疑人组建的诈骗集团虚构出来的。而“小桐”发来的自画像,去敬老院、工艺品店等地的视频、照片都是找模特专门拍的。他们会安排业务员以“小桐”的身份,用话术文本取得客户的好感和同情。之后再趁机提出要开手工艺品店的事情,为讨彩头让客户发开业红包,并以多种理由要求客户继续发,如果客户不愿意继续发红包就放弃这个客户,不再主动联系。
经审查,此案的涉案被害人超万人,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承办检察官提醒,微信交往中,不要轻易通过陌生人的好友申请,涉及金钱往来的,最好打电话确认,谨防被骗。遇到网络诈骗,应及时报警,协助警方调查取证。
通讯员 应梦轩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