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动车”在汽车界再次翻红:东京车展上,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都推出了小型电动车,连研发思维固执的马自达汽车也推出了首款电动车;国内,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再创奇迹,早于预期试生产,MODLE 3的预售价一并公布;广汽新能源纯电车Aion LX、广汽本田纯电车VE-1先后上市;奔驰旗下首辆纯电车EQC加快上市步伐,已在国内举办媒体试驾;一汽大众高尔夫纯电版即将上市等等,各路满电的消息着实感人,连冷傲的诺贝尔奖,2019年也将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电池研发上颇有建树的化学家们。
在新能源车财政补贴全面退坡的当下,各车企、尤其是传统车企的集体发力,是不是意味着电动车大量铺货的时代来临了?
未必。
不看电池续航能力,不看车型品质,更不比较品牌强弱,单看充电桩的使用方便性,就能看出电动出行的艰难。如果车主想在小区内装充电桩,难度系数并不低,必备的固定停车位就能把很多人的购车欲望浇灭,而不少小区变压器老旧,国家电网和小区物业会不会同意安装充电桩也是个问题。即便排除万难有了自己的充电桩,也不能代表出门在外就能随时充电。笔者曾观察过上海市区停车场内的一些充电桩,发现停靠的不仅仅是已经充好电却几个小时不见挪动的电动车,更多的是无需充电只需停车位的燃油车,而真正需要充电的电动车因没有停车位不得不仓皇而逃,车主无一例外的是满脸焦虑。此外,笔者还碰到过一些楼宇或地下停车库配备的公用充电桩,因为网络信号不好,车主无法打开充电App而只好放弃充电驾车离开。
无法缓解的充电焦虑,是消费者使用电动车的现状,这道难题在电动车问世之初就已存在,迟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面对汹涌而至的电动新车,消费者敢买却不敢用或许依然会是现阶段主流。 白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