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大科学还是小科学? 5分钟5张PPT WLA科学社区明年开工 “课后”有“作业”钻研不能停 投入的“聆听者”惊艳的“局外人” 科学之巅“相遇”思想撞出火花
第4/5版: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19-10-30
中国 上海 临港

科学之巅“相遇”思想撞出火花

“5张”论坛的代表在发言中

在人们心中,随时随地冒出灵感,随笔写下一串串代码,是科学家们的专属形象。电影《美丽心灵》里就有经典一幕:数学家约翰·纳什在没有纸的情况下,在小卖部橱窗上写下博弈论推导公式。也正因这随笔式的灵感记录,他与未来的美丽妻子第一次相遇。在第二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一张张有可供科学家随时写下思考草稿的白色桌布,联结成本次论坛的一个独特环节——“桌布”论坛。在这个期待偶遇灵感的特别论坛上,一幕幕“不期而遇”果真轮番上演。

隔张“桌布”逢故知

哪一种相遇,让人无比激动?是老友重逢的温暖,是爱意正浓时的甜蜜,还是转角偶遇的惊喜?从北京专程赶来参加第二届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严圣,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他怎么也没想到在滴水湖畔的“科学之巅”,经历了一场半百人生都未经历过的“奇迹”相遇。隔着一张“科学桌布”遇见了三年前偶遇过的一位诺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教授,特拉维夫机场犹太人名人墙排第四位的学者。

雪白的络腮胡子和鬈发,深眼窝里一双智慧的蓝眼睛。当严圣在“桌布论坛”第13桌落座后,抬头一看,对面这位“圣诞老人”般的外国学者,不正是三年前自己访问希伯来大学时,一起激烈讨论过的教授吗?仔细看了看桌上签名牌,果然就是!

三年前,他和奥曼教授在希伯来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偶然相遇,就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问题,争论了十多分钟——用统计学如何演算50对男女,是否可以配对成功?“教授十分风趣,思路独特而严谨。能有第二次相遇的机会,太难得了。”这一次,两位“旧相识”相认后,讨论的话题更深入,就基础科学成果转化的标准和方法,以及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专利技术的质量、价值和产业化的可能,交流了彼此的思考。

为了记录下这一次因科学而注定的相遇,一向不太爱自拍的他,将手机递给一旁的年轻人“求合影”。近景、远景、全景、特写,这位同样头发有些灰白的中国专家,一下子来了次“四连拍”,还第一时间发了朋友圈。

多元“碰撞”见本质

云朵遇上原子运动,量子碰上水分子,基因组“碰瓷”失眠症,未来电脑装进大脑……每一张桌布四周,围坐了3-4位顶尖科学家、8-10位青年科学家,他们的专业背景“风马牛不相及”。这些在以往的科学论坛上不太可能相遇的科学家们,终于在“桌布”前相遇了。

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大家就“中国科学家关心的前沿科学话题”发表看法,围绕自己的兴趣点你来我往。一向不善言辞的科学家们,用“科学之声”将这里变成一座创新思想的大集市,各种科学元素都可以相互撞击,各种思想的声音直接对话,每个人眼神里都有好奇心在跳跃。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马建,还将眼前的桌布变成了画布,寥寥数笔勾勒出白云朵朵和两架无人机。理论上说,气温每上升4摄氏度,人眼所能看到的低层云就会彻底消失。由于低层云能反射太阳光,当低层云消失后,全球温度又会上升12摄氏度。事实真如此吗?他很想钻进云层里去看一看,白云深处的运动规律和变化机制。“为此,想建立一个无人机系统来观测云的内部运动。做法很简单,用两架无人机和两个摄像头,就能得到云的三维立体电影。”

话音刚落,坐在桌对面的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会心地笑了,“你是不是想研究湍流问题?”马建内心钦佩,“诺奖得主果然拥有聪慧的大脑,一下就能抓住我研究的出发点。”他说,云是气候科学的最后一个难点,因为云内部所有细节和运动我们还一无所知,云内部运动正是一个湍流问题。

化学家点评物理科学,也能一下子抓住问题关键!马建感叹,聪明的大脑不稀奇,会思考抓本质的能力不易得。这正是我们应从诺奖得主身上得到的启迪。 本报记者 马亚宁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