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
这几日,邻国日本的气象厅有点愁。由于冷空气南下力度太弱,今年冬天北海道的雪量危矣。不仅一些冬季滑雪场在等雪营业,著名的旭山动物园也遭受打击,由于雪量不足担心企鹅光脚走在柏油路上受伤,企鹅在园内散步的冬季亮点活动不得不推迟。
气候变化带来的“暖”问题还不止于此。世界气象组织去年底在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异常高温、冰层退缩及创纪录海平面升高等情况持续了十年。
即便没有科学家的预警,我们也已感受并亲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近几年,世界各国频繁遭遇飓风、热浪、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北极那些最古老的冰已经悄然消失,南极的冰川也在加速流动。去年圣诞期间,从非洲入境的暖空气团给欧洲的希腊带来异常天气,气温升至20℃上下,硬生生把本该白雪飘飘的圣诞节过成了复活节。近年上海也是暖得有点异常,除了几波强冷空气的强势突袭外,气温整体温吞得常常让人忘了实际上身处数九严寒之中。
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人说人类活动是罪魁祸首,有人觉得是生物吃荤太多,还有人怪罪于牛羊放屁太多,建议培育“屁少的羊”。不管究竟是谁得为全球变暖担起最大的责任,地球生物的统一行动总归没有错,而人类有效的科技手段和科学自律,或许才是减轻气候危机的一条出路。
一方面,气候并非和人割裂,而是悄然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因此,气候行动需要每一个人从日常小事做起,少抽一支烟,少开一趟车,少开一天空调,或许就能产生你所不知的蝴蝶效应。另一方面,人类还需要不断拓宽认知,对全球是否变暖、为什么变暖、怎么变暖进行更全面的研究。让科学发挥其推动进步的功能,用事实说服和促成所有地球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