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临港记者 杨欢)近日,有“鸟友”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意外”拍到丝绒海番鸭,一举打破中国鸟类新纪录,中国鸟类有了新鸟种!
元旦前后,一位“鸟友”在滴水湖发现了一只罕见的黑海番鸭雌鸟(见左图,马晓辉 摄)。这件事迅速成为各大观鸟圈的热议话题,许多观鸟爱好者专程驱车赶来,只为一睹黑海番鸭雌鸟的“芳容”。
“这群斑脸海番鸭中有一只似乎和其他的不太一样。”1月5日,在“生态南汇”鸟友交流微信群中,有人抛出了疑问,然而“各路大神”竟都拿不出标准答案。
“神秘嘉宾”到底是何身份?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何鑫赶到滴水湖实地研究后发现,这只看似并不起眼的野鸭,其实是独立种——丝绒海番鸭!“这种鸟从未出现在中国的鸟类记录里。”何鑫说。
据何鑫介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丝绒海番鸭是易危(VU)级别的物种(和“国宝”大熊猫同等珍稀),种群数量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通常来说,它们的越冬区域应该位于西欧南部海岸线至地中海北部区域,也会出现在黑海和里海。是什么原因让这只丝绒海番鸭不远万里从欧洲奔赴上海?何鑫告诉记者,这是鸟类迁徙时一种有趣的现象。“对于北半球而言,许多鸟类都会在春夏季回到纬度较高的环北极地带求偶繁殖。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它们的繁殖区域也会有少许的交错和重叠。待到白昼变短,秋季来临之时,许多鸟儿会结成或大或小的群体一起南迁。这时,总有一些个体可能是‘眼神不好’,跟错了同伴,被近似物种的种群一路‘带跑了’。”
原来这只丝绒海番鸭是个“迷糊”的小家伙,竟跟着“隔壁邻居”——斑脸海番鸭一路来到了上海,然后在空气清新、碧波荡漾的滴水湖怡然自得地“安了家”,全然不知自己已成为中国鸟类的新纪录。
“不用担心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何鑫说,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小家伙”会跟着野鸭群再次踏上北返的旅程。希望,这个小家伙能爱上这里,明年再回上海。
这只走错路的丝绒海番鸭,为上海生态环境打了个大大的勾。
小知识
斑脸海番鸭家族有三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北美洲、西伯利亚和东亚。2019年,世界鸟类名录正式将三个亚种列为独立的鸟种,标准中文名分别为丝绒海番鸭、白翅海番鸭和斑脸海番鸭。中国一直有分布记录的是斑脸海番鸭,本次在滴水湖发现的“新客”,是丝绒海番鸭。丝绒海番鸭喙基部的裸区和喙的分界是折线,而斑脸海番鸭的分界线更圆滑,头型也更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