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中国》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是首部中国大熊猫完整生存纪实,记录了大熊猫与人类交往全过程。大熊猫,可爱的远古瑰宝,跨越800万年生物进化史存活至今。它与人类相交150年间曾历经艰险,几临濒危,终究与我们携手渡过难关。
本书讲述了一个珍稀物种的进化史,世界“大熊猫热”的文化发展史,以及中国大熊猫从发现到保护、从研究探索到野化放归的全过程。书中记录了中外大熊猫研究学者、饲养员以及普通老百姓,与大熊猫之间的种种交集,不同的经历和故事,诉说着大熊猫与人类的深厚因缘。
《大理石像》
《大理石像》是布罗茨基仅有的两部剧作中的头一部。戏剧的背景设置在一个既未来主义,又复古主义的国度。“公元后2世纪”,在一个高度机械自动化的时代,人类以曾经的罗马帝国为模板,托古仿建了一个新罗马帝国。在一座钢筋高塔的监狱里,两名没有犯罪,却依照法令被随机判决终身监禁的囚徒在这匮乏的空间与冗余的时间之中,展开了一场柏拉图式的对谈。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布罗茨基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前半生在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定居美国,开始学习英语,进而成为英语世界卓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诗选》《词类》,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等。
《文人纪事》
这本书是作者翁长松继《名人和书》《漫步旧书林》《旧平装书》和《清代版本叙录》之后又一种文人和书的故事集。
在作者看来,文人最基本的职能是创制书面文本,这也决定了文人和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主客关系。书中以新视角和流畅的文字叙述了鲁迅、郭沫若、巴金、郑振铎、钱锺书等文人作品、学识、嗜好及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和情怀;又以细腻和活泼的语言描绘作者和方诗铭、汤志钧、熊月之、林丙义等著名史学家的相识相知及交往的缘分、友情和故事;还以名人叶永烈为例,通过勤奋好学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长为高产作家的事迹,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与感悟。
《写真学生》
在以寒冷的冬季、精密机械制造以及御柱祭著称的日本诹访,一名叫小林纪晴的高中生因为对摄影杂志饶有兴趣而立志成为摄影师。后来他报考了位于东京的摄影学校,离开家乡来到东京新宿。自此,崭新的生活开始了。
对于小林来说,大都会东京的一切都好像泡沫一般不真实。在求学的两年当中有兴奋、孤独,也有希望、失意,是充满刺痛感的一段时光。《写真学生》写的是人为什么要摄影、我是谁、寄托于故乡与大都会的复杂情感、在不断怀疑与自省中,以友情与爱情为精神食粮,是一部摄影系学生逐渐成长的青春记录,也是小林纪晴本人的自传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