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岱岭博士
9年前,他带着忐忑不安踏入上海这块热土;9年后,他连续三次延长任期,依然留在上海,还娶妻生子安居乐业。是什么吸引了他?中德合资企业西德科东昌汽车座椅技术有限公司德方总经理施岱岭博士给出了答案:上海的营商环境,让我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上海是我的家!
优质营商环境是“双向”的
2009年,德国人施岱岭博士接受德国大众集团派遣,履新之前来到上海考察。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四通八达的地铁,安全稳定的社会保障是他之前难以想象的。2010年10月1日,施岱岭博士如期来到上海就任。9年多来,他三次延长任期,把家安在陆家嘴。
9年工作中,作为总经理的施岱岭博士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员工兢兢业业,勤恳敬业的工作精神和态度。作为一家生产汽车座椅的配套企业,公司的日常工作安排必须要按整车厂的节奏。中国工人即使加班期间生产的产品质量产量,都是令人满意的。施岱岭博士认为,职工队伍的素质也是一个国家营商环境好不好的重要衡量要素,中国工人的超高出勤率及超低病假率让他经常感叹,也使他对中国工人尊敬又满意。
当然,对工人们的付出企业也予以厚待。施岱岭博士始终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对等的,需要双向共同创造,企业只有用心对待职工,职工才会真心付出。
施岱岭博士履新之初,内心也有个担忧。他说,在德国工会已有长达150多年历史,一般而言,企业管理方代表股东利益,工会代表员工利益,在德国工会存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员工与企业谈判,因此企业和工会经常处于谈判和争执的状态。
但在公司成立工会以来,他感受到的工会却是协助支持企业共谋发展的助推器,共同追求企业发展后让员工共享成果,形成企业与工会及员工多赢的局面。而这种多赢也为企业在德国大众集团中国区投资的所有公司中,2018年度员工满意度调查中评分排名第一。
幸运地荣获“白玉兰奖”
2018年,施岱岭博士认为是他的“幸运年”。这一年,他荣获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奖,这令他备感惊喜。施岱岭博士说,白玉兰奖设立30年来,他成为1200多名外籍获奖人士之一,这是一份殊荣。他所在的企业并不算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大公司,最终能获奖是全公司的共同努力。
施岱岭博士获奖后,一年多以来上海外事办仍经常邀请他和其他获奖者不定期参加各类会议及活动,让他感受到了上海市政府对外商的重视,并有机会更深层次地体验、接触到上海发展的脉动和心跳。
针对当前上海正在进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施岱岭博士说他也有苦恼,也想进一言。近年来,很多德国高校学生非常有意愿来中国企业实习或完成毕业硕士论文,也有无数的德国学生曾向他问讯过实习或论文的机会和可能性。他认为,这也是个多赢的机会,学生可以积累宝贵的中国经验,企业可以找到潜在的跨国人才。但中国的签证类型却没有针对此类实习或毕业论文的,即企业或者为其办理工作签证,或者学生自己办理旅游签证来中国,但用旅游签证来实习又是不合法合规的。因此,他建议上海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开放短期实习之类的签证。
在浪漫之都找到爱情
9年来,施岱岭博士3次延长其派遣合同,因为公司在不断前进,他总觉得还有很多项目需要他继续留在这里去完成。还有一个原因——他在上海找到了爱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二个儿子一个女儿,上海已然是他们家庭的第二故乡,所以每次从德国探亲飞回上海时,孩子们总说“我们回家啰!”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上海,施岱岭博士切身感到的是日新月异,便捷舒适,安全自由,高效有序,且国际化程度无可比拟。他在这里既有自己的德国朋友圈,也有中国朋友圈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圈。他的孩子们在很棒的国际学校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同时学习掌握了德文、中文和英文,这样的教育资源也让他愿意长期留在上海工作生活。
赵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