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赵忠祥因病今晨在京去世 邻里客厅聚民心
第16版:文体新闻 2020-01-16

邻里客厅聚民心

抚顺路睦邻中心走访记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美起来才开放了两个多月的抚顺路睦邻中心,位于抚顺路和鞍山路交叉口,洁净的白色外墙与大玻璃落地窗的通透搭配、门口色彩鲜艳的圈圈座椅,使人容易把这里认作一家新兴的“网红”咖啡厅。推门而入,迎面而来的是“舌尖space”——一个简易版的烘焙间和茶饮共享吧台(见图②)。凑近一瞧,“舌尖space”的LOGO,由4种颜色的吸管组成(见图④)。杨浦区社区规划师之一、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师冯高尚告诉记者:“在这个区域,我们希望以食物为媒介,促成更多的邻里之间的交流融合。

大家可以一起做烘焙,品尝美食,分享各自家里好喝的茶饮,在食物的交流中实现人的交融。”

整个抚顺路睦邻中心建筑面积有570平方米,有上下两层。在成为睦邻中心之前,这里是一个知名的鞋城,属于四平路街道“闹市街口”的黄金地段,热闹又显得有点杂乱。现在,这里成了附近居民的“公共客厅”。一楼的“邻里部落”设计成开放状态,桌椅形态各异,不固定,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做调整,不论是小型的沙龙还是电影爱好者的聚会,都可以在这里实现。如此布置正象征着睦邻中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欢迎所有热情有想法的居民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与“天使书墙”一墙之隔的“邻里客厅”(见图①)则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绵软的沙发温馨,在“邻里部落”和“邻里客厅”的人都可以从“天使书墙”上取下书本阅读。“邻里客厅”以极轻的音量播放着当初居民们对街区改造提倡议的视频,大家对着镜头说:“这个活动场所设计得这么好,我们一定好好珍惜。”

二楼的微聚场是一个多功能厅,整面墙的镜子可以作为舞蹈课的排练场所,拉起帘子便可以进行大型培训或召开会议,“平时来这里吹拉弹唱的人可多了。我们希望这里就像它的名字,虽然不大,但是能聚集各种资源和能量。”

记者发现,无论窗户的形状、墙面、楼梯的拐角处,睦邻中心的装饰设计都别具匠心地使用了圆形符号,名为“可圈可点”的编织作品尤具装饰性(见图③),这是同济大学JA Lab首饰实验室联合社区的编织达人共同创作,通过配色、图案及技法指导,色彩斑斓的圆圈浓缩了每个人的创造力。圆有团团圆圆的美好意喻,这也正是睦邻中心的存在意义。

据冯高尚介绍,像他这样的社区规划师杨浦区一共请了12位,这12位来自同济大学规划、建筑、景观专业的专家一一对接辖区内12个街镇,走进弄堂深处发挥专业能力,全过程指导公共空间更新项目,并结合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专业的介入让社区重新焕发活力,正如冯高尚说的,“设计不仅仅是完成物质空间的布置,而是如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激发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营造中来。” 本报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

转角遇到爱

在睦邻中心周边走走,细心观察,会发现许多细节之处的改变——街角一处安放了白色钢管改制的现代派座椅,放宽的上街沿上树的位置不再成为行走的障碍,苏家屯的路名被写在一片竹帘上,周围外挂的空调和旁逸斜出的晾衣杆似乎都被花坛和花砖阻隔开来……

虽然如此的小“惊喜”并不如抬眼望见一栋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大楼躺在蓝天下那么醒目,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细微之处的改变才真正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连。我们不可能日日相约音乐厅,日日相约登高楼,却要日日经过回家的路,那些转角遇到的爱,方能日日体会。

街区微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做一些细微之处的提升,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在公共空间幸福感的获得,才能让幸福的涟漪荡得更远。 徐佳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