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气候少女”通贝里与查尔斯会面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右)在达沃斯论坛发言
本届达沃斯论坛,瑞典“气候少女”格雷塔·通贝里的“热度”始终不减。
如果说,去年她还是达沃斯的年轻过客,这一次她已成为“比肩”世界顶级政治家的主角之一。
显然,达沃斯对这位16岁的少女寄予厚望,期待“通贝里效应”能在达沃斯唤起“人类的良心”。但是众星捧月依然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她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
从达沃斯官方论坛的安排来看,通贝里的待遇可不一般。在官网主页上,她的照片一度排在所有领袖的前面。在正式议程中,她是论坛第一天会议的嘉宾,连续参与“拯救我们的地球”板块讨论。期间,诸如英国王储查尔斯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等知名人士纷纷与她会面。
通贝里可以代表谁?除了批评,她还可以做什么?气候罢课、罢工会让世界更美好吗?
呐喊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专设了一个“拯救我们的地球”讨论板块,作为论坛六大主题之一,可见环保议题的分量。
通贝里在昨天第一场会议的发言,只有一个中心:敦促世界精英赶紧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不过,这一次她没有那么激动,反而在谈论的大多数时候保持安静。事实上,她似乎悄悄试图变得“更有知识”和“更温和”。比如,会开玩笑了。“我不能抱怨‘没有被听见’,因为我一直‘被听见’”,通贝里的这句话引发现场一片笑声。
再如,试图展现科学性。“我觉得科学,没有被置于气候讨论的中心。我们需要听科学的。”
不过当主持人问起“你如何看待讨厌你的人”时,通贝里直接忽略了这个问题,并且出人意料地拿出一份材料,开始宣读。这份材料援引了去年的气候报告,通贝里念了一串显示气候危机严重的数据,表示她将重复这些直至人们有所改变。
争议
通贝里以直言不讳的批评闻名,对象经常是各国领袖和各界精英。在支持者看来,通贝里代表了年轻一代对地球未来的关心,稚嫩的呐喊让人振聋发聩。但很多批评人士指出,通贝里幼稚且狂热,从未针对气候问题的解决途径表达过清晰观点。与此同时,她的激进环保言行引发不少争议。
“我们需要的应该是觉醒和改变。如果没有人拯救未来,我们为什么要为那样的未来而读书?”通贝里来自瑞典的一个戏剧表演世家,本来只是斯德哥尔摩一名普通的学生。在本该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的美好年纪,她选择了另一条路。
在通贝里看来,面对环境危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必须在10到15年内做到零排放,禁止开采石油、拒绝石化燃料,甚至全民吃素。
但解决环境危机,对策难道真的只有彻底零排放这一个选项吗?罢课、休学真的是为了环保“必须采取的措施”吗?人类从燃烧煤炭发电改进到水力、风能、光能发电难道不是节能减排?科学家研究可再生能源难道没有意义?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其实是一个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人排除一切科学进步的可能性以后得出的“拯救未来”的最笨方案。
英国主持人杰里米·克拉克森批评通贝里疯狂而且危险,她的行为让年轻的孩子们彻夜难眠。“我觉得她应该回学校读书,然后闭上嘴。”“科学家会解决(气候变暖)这个问题,没有人会通过到处跑、罢工、不去上学来解决问题,因为那样就说明你就没在上科学课,所以她是一个傻瓜。”
容易被选择性忽略的是,通贝里倡导的一系列“罢课罢工”行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如周期性的大规模堵车,抗议活动结束后的遍地垃圾……这些行动对于那些真正造成巨大环境破坏的始作俑者的生活却毫无影响。
撇开这些是是非非,通贝里也许只是一个对未来怀着美好憧憬的孩子。只是人类社会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很重要,那“可持续发展”就不重要了?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和谐运作,政治、经济、环保从来无法简单割裂。
撕裂
围绕这个女孩的诸多争议,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忧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没有错,但一个孩子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者说,在听到这些口号之后,大人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毫无疑问,气候变化,正在成为更显性的政治。从非传统安全领域,蔓延至全球性的社会运动,如今成了变革的代名词。
通贝里自己或许也并不清楚,那些力捧她的人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她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而她所倡导呼吁的事情因为与政治纠缠在一起。“她到底是一个环保先锋,还是一个被她背后势力所控制的傀儡?”一些气候保守主义者质问。
某种意义上,通贝里是被时代裹挟其中的角色。在西方媒体眼里,“一个普通的少女,她鼓起勇气向强权讲出真话,她成为了一代人的偶像”。
与其说“气候少女”的出现和成名是一种偶然,不如说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太需要这样一位“偶像”。他们希望有人站出来弥合无处不在的分歧,然而他们选择的人恰恰更突显了西方社会的撕裂。“通贝里现象”在西方社会又一次掀起了“进步与保守”之争,甚至在一些国家成为新的“政治正确”。
一些人无法理解这样的分裂。著名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翁弗雷评论道:“通贝里充其量只是个想看看自己力量有多大的孩子”,她轻视、攻击和侮辱政治家、企业家、官员和记者,视之为一群不负责任、令人厌恶的成年罪犯,“而他们却为她鼓掌欢呼”。
对于“通贝里现象”,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尤为特别。“没有人向她解释,现代世界是复杂且不同的,生活在非洲和很多亚洲国家的民众想要生活在与瑞典同等财富水平之中,那应该怎么做呢?”去年10月,普京公开表态称通贝里是被成年人利用的无知青年。他指出,“我可以肯定,通贝里是一个善良且真诚的女孩。但是成人不应该做任何事时都把青少年和儿童带入极端的境地。”“情绪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必须保持专业性。”
16岁的通贝里可以代表谁?也许,只能代表她自己。我们当然需要重视气候危机。但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说,“最需要的是有效的行动”。 本报记者 吴宇桢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