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嘉宾忙里偷闲去滑雪 在达沃斯讲“阿拉故事”的上海姑娘 “大咖”教授随时开专业课励志“盲人网红”展示自信 美欧裂痕扩大 盟友“自说自话” 达沃斯热捧“气候少女”,她能代表谁?
第8/9版:直击2020世界经济论坛 2020-01-24

在达沃斯讲“阿拉故事”的上海姑娘

“在达沃斯,只有一条路通往会场,然后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不过几百米的小街上。”第三次踏上达沃斯小镇,毕马威中国董事、合伙人杨洁的内心,还是会微微泛起一丝波澜。

每年的这会儿,小镇就会变身24小时不眠的舞台。不管雪下得有多大,起早贪黑可以形容大多数“达沃斯人”的生活。

作为与会的三千多名嘉宾之一,杨洁在达沃斯的一天,从一包方便面开始。平日里不起眼的方便面,此时此刻可以恰到好处地安抚她对中国味道的想念。热气腾腾的温暖,再撒上一点榨菜。简单却有种仪式感,然后就可以迎接一天的奔波。去年的达沃斯论坛,杨洁与毕马威公司其他两位女性合伙人住在一起,但来自三个国家的她们居然从未在驻地打过照面。“最后,我们还是在公司的酒会上遇见对方的。”杨洁回忆。

为了赶赴早餐会,她每天早上都需要在雪地里步行半小时左右。不过惊喜的是,每天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除了雪,大部分是行色匆匆的“达沃斯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还有各异的神情。还有等候在路边的救护车,让她印象深刻。“每个达沃斯人都会努力避免与救护车发生故事。”她说,“不过路实在太滑了。”杨洁的达沃斯装备大多是在运动超市买的,尤其是脚上这一双靴子,已经陪伴她三次踏上达沃斯的路。

杨洁还记得,三年前刚到达沃斯的时候,像她这样的亚洲面孔往往会被认为是“日本人”。而她也忍不住向每一张亚裔面孔问同一句话:“嗨,你好,你也是中国人吗?”如果听到中文、遇到同胞,她会很激动地邀请他们去毕马威驻地喝点热饮。长期以来,达沃斯被视为西方世界的舞台,然而事情正在悄然变化。“这几年,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身影明显多了起来。”走在路上,会有人向她打招呼,不过问题变成了“你是不是中国人?”

达沃斯论坛有数不清的会议和讨论,但是“达沃斯人”都知道,更能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往往是正式议程之外的那些“饭局”:早餐会、午餐会和晚餐会,还有穿插其间的各种酒会。其中,极具特色的以各国各地区为主题的之夜一向是“达沃斯人”最青睐的场合。那里,不太有人会顾得上吃。他们从全球各地、四面八方跋涉而来,热切地想听一听关于彼此的最新消息。

跟中国有关的话题一向是达沃斯的热点。中国经济转型成为今年达沃斯论坛与会嘉宾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国巨大的市场消费潜能、多个新型领域的蓬勃发展、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的战略耐心不断刷新着国外对中国的认知。杨洁注意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指出,201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经济新增的增长部分的贡献超过28%,中国连续14年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

近年来,中国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更加开放包容,让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其中,上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你来自哪里?你那里有什么新鲜事可以分享吗?”这样的开场白,在达沃斯论坛的各种餐会出现。对杨洁来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谈论家乡让她充满自豪。去年她在达沃斯与不少朋友分享了进博会的故事,还有人向她聊起“一带一路”的话题。

这一次,可以聊的上海故事显然更多。“‘上海是个多么神奇的城市!’我爱上海!”她已经记不清在达沃斯有多少次听到这样的赞叹。对外国朋友来说,上海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国际大都市。

杨洁跟每一个在上海打拼的人一样,清楚地知道这座有温度的城市付出了多少努力。上海已经连续第三年把营商环境作为新年首要任务,日前更专门制定了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以及加强投资促进32条举措。杨洁认为,尤其是2017年以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进步显著。

“这说明上海正在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顶尖、最繁华、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城市,进一步向‘五大中心’的目标迈进。”杨洁说,营商成本高,是每一个国际大都市所必然遭遇的难题,如何去克服它?唯一的办法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已经在很早以前就想明白了,想清楚了这一点。“现在我们正在往正确的方向,大步前行。”特派记者 吴宇桢(本报达沃斯今日电)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