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上海疾控中心三位专家驰援 30省份启动Ⅰ级响应 武汉“火神山”畔将再建“雷神山” 查疑似24小时可出报告目前尚未发现病毒变异 一批老药和中药或有治疗作用 上海落实最严格科学防控措施 如何加强交通道口防控?防病重点物资有无保障? 一辆专程护送的警车 一份特别整理的名单
第2/3版:要闻 2020-01-26

如何加强交通道口防控?防病重点物资有无保障?

——七问上海市卫健委和预防医学会

上海1月24日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围绕市民关心的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市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昨天下午接受了媒体采访。

记者:上海如何加强交通道口的疫情防控?

邬惊雷:各区卫健委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门严格做好道口监测,在全市各机场、火车站及所有进入上海的公路、水路道口,对重点地区来沪航班、车次、轮船及过往社会车辆所载人员开展体温测量及相关信息登记工作。对发热人员采取临时隔离、转送定点医院等措施。

记者:上海如何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早发现、早报告?

邬惊雷:落实属地责任,对已在沪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加强社区排摸,动员引导来沪人员主动报告。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管理,严格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各区已经启动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物资。

记者:医疗卫生机构如何进一步加强病例筛查?

邬惊雷: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发热门诊开展了全覆盖督导、督促,加强对来自重点地区就诊患者的识别筛查。增加医务人员力量配置,做好业务和安全防范培训,增加发热门诊和隔离用房备用空间,加大药品、设备和防护用品物资配备。严格落实防控院内感染的措施,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疾控部门增加流调人员力量,加强病例的流调和密切接触者的排查。

记者:本市防病的物资保障情况如何?

邬惊雷:经向有关部门了解,本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委等部门积极行动,建立了重点物资保障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协调相关企业增加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的产能,保证供货。同时,全力做好口罩、药皂、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和主副食品的市场保供工作。

记者:当前防控的关键点是什么?

吴凡:传染病防控的三大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根据本次疫情的特点,本市现阶段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是两个:一是及时发现病人和感染者,二是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对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采取隔离14天的措施;对1月10日后重点地区来沪人员进行主动申报和社区排摸,及时发现可疑病人;所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发热门诊强化筛查病人;对病人可能接触的人员开展及时、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界定、排查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记者:对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如何落实社区防控?

吴凡:一是严防输入。在各类进入本市的交通道口(如,火车站、机场、道口)设置健康观察点,实施卫生检疫(填报信息、症状筛查)。对其中无异常症状的人员,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佩戴口罩,到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进行诊断。二是排摸控制。发挥部门、行业作用,各种渠道排摸已经在沪的重点人员线索信息。发动街道、居委等基层力量,对线索进行排摸核实,组织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记者:到医疗机构就诊,如何减少交叉感染?

吴凡:医疗机构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近期如需到医疗机构,无论是就诊、陪护或探访病人等,都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最主要的措施是两条:1、戴好口罩。2、注意手卫生,要佩戴手套,回家后第一时间彻底洗手。

本报记者 左妍 郜阳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