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明
“一‘罩’难求”是当下市民的共同感受,一些人因此感到焦虑。虽然上海推行了预约购买口罩的措施,但一户一次5个,正式开工后,这怎么够用?市政府已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也正在努力解决。相信经过全市范围多方动员、同心协力,“口罩荒”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据权威信息,经过动员,上海17家口罩及辅料生产企业已经全部复工,产量正在快速攀升。疫情前期,上海每天正常产量大约在40万-50万只,1月27日产能已恢复到80万只,1月30日全市产量超过140万只,2月4日已超过260万只!基本上都转内销,满足本市防疫需要。同时,市政府也在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国际市场采购,加大市场供应。
目前,上海在优先保证医护人员及防疫工作一线工作人员的需要之外,现在每天有180万-200万只口罩供应零售市场。随着企业员工逐步返沪,口罩产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但从现实来看,口罩供应还存在很大缺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需求被“异常”放大了。希望市民不要恐慌、不要抢购、不要囤积、不要浪费。要按需、按功能科学使用口罩,避免过度使用。
当下需要大力提倡按需购买、节约使用。在社区预约购买口罩时,一些并不急需的家庭放弃了首批预约的权利,顾全大局的精神值得肯定,有助于急需的市民尽快买到口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把每个口罩用好、用足,也需认真实践。
据国务院疫情防控组的口罩使用指南,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不需戴口罩。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供下次使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抢购、囤积N 95等医用口罩,让宝贵资源集中到救治病人最需要的地方。只要企业加大产量,政府科学调配,市民合理使用,相信“口罩荒”一定能尽快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