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电视剧《安家》热播。通过微信,找到编辑六六,她倒是满嘴说起了自己的下一部戏:“我正在创作一部中医戏,包括这次疫情里发生的故事,也是这部戏的素材”。回到《安家》一剧,她说自己花了十个月的时间蹲点,采访了上千套房的购买经历。她说:“我不会忘记那些陪着中介一起漫步街头的时光”。
3年前,有影视公司找到六六,称公司买了日本电视剧《卖房子的女人》版权,希望她改编一下。于是,六六就开始了采访。时间漫长,量大只是原因之一,“我只是从千百万个故事里面抓出十个,最后呈现总体加在一起没有超过15个交易。”剧中的故事,就不剧透了。几段没有写进戏里的故事,倒是一直存在六六的心底。
一位中介是个小姑娘,六六采访她,起初也不熟。有一天,小姑娘电话六六,说是要请六六和她的一个客户吃饭,因为客户是六六的粉丝。六六觉得小姑娘太精明,想利用自己来讨好客户,但后来还是去了。见到那个“客户”时,六六发现她一点也不像有钱人的样子,不仅没钱,也没有买房的资格,因为“客户”早年就去新疆支边了。女孩却一直叫“客户”大姑,当初她们相识也在店门口,大姑来问这里最便宜的房子,后来小姑娘就带着大姑满街地逛,去看不同的屋子,即使她知道大姑买不起,也会陪她去逛,因为女孩很享受她们在一起的亲人时光,这也是这个异乡女孩在这座城市里所寻觅的。“在这个城市生活,钱是必需的,但是比钱更珍贵而且无价的是情谊。”六六说。
在上千的案例中,六六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议。有的中介把房子装修好再卖个好价钱,有的人是中国第一批房产中介至今还在工作,有的人热情洋溢,有的人接受采访时的回答就像新闻发言人……“我比较喜欢整个采访的过程,因为采访它本身就是生活。”六六说。最终,原版的日剧10集,六六写了53集。
《安家》刚刚开播,就创了东方卫视收视率两年内的新高。可能是因为事关房子,也因为这段宅在家里的日子,“中国人啊,对买房这个事儿特别有执念,会认为我拥有了房子,就有了这个家。所以中国人在房产上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每一家都有一本自己的经。”
六六写这部《安家》很慢,因为她当时正在全脱产读研。读研那两年正好是写《安家》的日子,“我要写硕士论文,我其实是在写完论文以后的间隙,才写《安家》剧本。”六六说。读研的过程中,有的时候还要出差,只能抽出一段来写剧本。最终,六六不但以优异成绩毕业,还办了个医馆。
现在,六六一心扑在一部中医戏的创作中,她一直在关注着疫情,观察着疫情中的人情冷暖,除了为中医戏搜集素材,也在做一些实际的工作,譬如推荐中医网络健康咨询,筹集物资等等。她说,“大家觉得《安家》热播了,是个话题,但我已经在写新的故事。”本报记者 吴翔
心中有滑板,处处都是滑雪场
Q:看《安家》,觉得您变得温暖了,少了点犀利?您怎么看这个变化?
A:评论说它比《蜗居》温暖,也不一定,中间的冲突矛盾也是很多,有一些尖刻。
Q:戏播出以后,观众哪些反应让您意外?
A:有人认为虚构夸张,因为绝大多数人购房的经历只有一两次,没有遇到不代表不存在。
Q:您能评一下演员表演吗?
A:罗晋太出乎意料之外了,我没有想到罗晋这么会演戏。
Q:剧中还有不少客串的大咖呢?
A:我特别喜欢奚美娟老师,太细腻了。她什么都不用说,就往屏幕前一站,你就想哭。
Q:您觉得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难度加大了吗?
A:心中有滑板,处处都是滑雪场。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