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怎么申请?如何落实?”“疫情结束之后,政府有哪些促进经济复苏的举措?”一场疫情让在华发展的跨国企业面临考验,如何做好安商稳商的工作?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市商务委联合本市16个区,计划利用半个月左右时间,对720家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部分重点外资企业开展全覆盖走访。昨天下午,首场实地调研就在杨浦区进行。
企业复工之后有啥困难?
“企业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不要见外,直接和我们提。”“特殊时期,我们要把特别的关心送到企业中去。”一句句来自政府部门的承诺,让企业负责人连连点头。昨天下午,市商务委副巡视员李泓和杨浦区委书记谢坚刚走进达达集团和李尔公司亚太区总部,实地调研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和特殊时期的需求。
“2月17日公司总部复工,目前复工率达到了70%到80%。而为了抗击疫情,春节期间我们也没休息,1月27日推出了‘无接触配送’,随后又上线新业务‘到家新鲜菜场’,同比去年同期,各类民生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四五倍。”达达集团是总部位于杨浦区东方渔人码头的一家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企业,CFO陈兆明介绍,疫情之下,公司业务“危中有机”。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汽车技术公司,李尔公司新亚太区总部去年在杨浦落成并投入使用,还设立了新的研发中心,提升本土团队的研发实力,但疫情却止住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全国各地有44家工厂,目前50%的工厂已经复工,但受制于上下游产业链,产能利用率只有20%。”李尔公司亚太区座椅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昌宏顺坦言,一个半月来,公司损失了30亿元的销售额。
市区两级政府送政策上门
面对疫情,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也不尽相同。达达集团提出,近期国家、市、区各个层面都出台了很多疫情期间的企业扶持政策,区里及行业主管部门能否加强对企业的申请指导,让这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部分市级部门正在草拟企业和扶持政策的细则,能否将电商和配送行业纳入政策享受的范围?
李尔公司亚太区总部也在研究市政府发布的“28条”,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近虑和远忧。“复工之后,口罩的需求量更大了,尽管我们已经花了50万美元全球采购,依旧不够。”昌宏顺表示,能否请区政府协调,减免总部大楼的部分租金?同时也很关心,疫情之后,上海会有哪些促进经济复苏的举措,是否会涉及汽车行业?
“我们这次来,就是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的。”听到了企业的诉求,市商务委副巡视员李泓表示,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有任何的不解,都可以整理出具体问题后逐一解答,为了复工复产提出的任何物资需求,也将“有求必应”。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杨浦区委书记谢坚刚则表示,对于企业扶持政策,杨浦区会不折不扣地落实,并搭建平台确保复工后各类防护物资到位。“我们会继续及时地把市区两级的企业扶持政策送上门,助力企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杨浦区已经建立41家外资外贸重点企业“一企一报”制度,企业承诺书全部发放到位。杨浦区商务委主任龚顺明表示,区内30家外资企业全部复工,平均员工复工率为88.46%,仍以居家办公为主,平均到岗率为24.74%,到岗人数接近上周两倍。
“双组长”制度及时解决问题
为及时了解外资企业防控防疫情况,解决外资企业在当前经营和复工复产复市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从2月24日开始,市商务委计划联合16个区,利用半个月左右时间,对720家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部分重点外资企业开展全覆盖走访,并通过市区两级联络机制,辐射到全市5万余家外资企业,开展全方位的联系和服务。
记者了解到,本次走访以实地调研为主,辅以座谈会、问卷调研等形式。将按“市区联动,混编成组”的工作要求,由市商务委牵头,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混编组成17个调研组,建立市商务委+各区政府组成的“双组长”和“双联络员”制度。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努力做到信息收集,实时汇总;梳理问题,及时办理;着眼当前,长效推进。
本次走访,将把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形成市区两级外资工作长效推进机制;重视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汇总信息,总结各区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做好复工复产复市和稳外资稳外贸工作。本报记者 张钰芸